西江都市報訊(記者 黃穎盈 通訊員 李晚昌 韋雨利)日前,市民孫先生心情很糟糕:家里的電視機出了故障,雖然機子延保服務期限未過,但售后人員一再回復說機子“修不好”,導致孫先生一家大半個月不能收看電視節目。后來,在梧州市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的幫助與調解下,商家承諾繼續為孫先生維修電視機,同時免費提供一臺臨時代用機,在保修時間內滿足孫先生一家收看電視節目的需要。
2017年12月25日,眼看元旦假期就要到來,家住新興二路的市民孫先生再次聯系某品牌電視機的售后方,催促他們盡快維修好電視機。售后人員回復說,孫先生的電視機一時半會兒修不好,而且該款電視機已經下架,建議孫先生額外補一點差價,重新購買一臺新的電視機。對此,孫先生感到不滿意,因為當初購買電視機的時候他特地多支付了約500元購買了延保服務,如今電視機仍在延保服務期限內,售后人員竟然建議他更換電視機。無奈之下,孫先生前往梧州市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請求幫助。 經調解,商家與孫先生在2017年12月25日當天達成協商。商家向孫先生表達了歉意,表示愿意免費提供一臺臨時代用機給孫先生使用,直至孫先生的電視機修好。另一方面,賣家還與該品牌電視機的售后方溝通,承諾按照原先的延保協議,繼續為孫先生維修電視機。 梧州市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的工作人員分析,孫先生能夠提供完善、正規的購物憑證與延保協議,以及商家積極、配合的調解態度是該起消費糾紛得以妥善解決的重要因素。針對以上個案,消委會的工作人員提醒廣大消費者,購買大件家用電器時,要了解商品“三包”的相關法律法規,同時前往有信譽的商場進行選購。交易時,消費者要向商家及時索取有效、正規的購物憑證,雙方在維修售后服務方面要做好溝通,對細節內容進行書面協議。此外,消費者還應注意日常對維修卡、延保卡等憑證的管理,在每一次維修服務后做好有效登記以作為維權憑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