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州日報訊(記者 陳可夫 通訊員 陳翠湖)三年前,我市開展速豐桉和大葉櫟采伐管理改革試點。三年探索實踐,全市已基本建立起既有利于保護森林又利于經營森林,既有利于木材生產又有利于森林增長的林木采伐管理新機制。
據林業部門統計,目前全市商品林面積達到77萬多公頃、公益林面積18萬多公頃。全市商品林中,速豐桉面積近15萬公頃、大葉櫟面積近1.5萬公頃,2013年至2017年每年速豐桉采伐量占商品林采伐量的70%以上。 2014年底,自治區林業廳批準我市開展速豐桉和大葉櫟采伐管理改革試點,解決林木采伐申請程序復雜、群眾辦理采伐證難的問題。三年的采伐管理改革探索,全市森林資源保護管理得到加強。縣域實行林區內運輸不用辦理木材運輸證后,森林資源的監管力量得到優化,林政執法監管力量重點放在了伐區源頭,通過網格化管理,有效將亂砍濫伐林木的違法行為制止在萌芽狀態。新建立的公益林區速豐桉和大葉櫟更新改造制度,解決了公益林的速豐桉無法采伐更新本土樹種的政策障礙,林農可以依法申請采伐生態效能不高的速豐桉,改種生態效能好的樹種,累計改造了生態公益林區的速豐桉林5640多畝。 此外,通過機制改革,我市進一步規范、簡化林木采伐審批流程,取消了原來林木采伐審批需村委會、伐區調查設計單位提出審查意見的規定,減少了審批環節。今年以來,全市共簽發林木采伐證17305份,同比增加77%;采伐蓄積184.7458萬立方米,同比增加21%。另外,我市在實施改革過程中逐步完善伐區巡查制度。各級林業部門制定利用科技手段配合巡查的伐區監管制度,使用無人機、GPS等設備開展伐區監管,聘請村級護林員進行巡查護林,無證違法采伐林木的現象大大減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