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是梧州日報社小記者活動開展轉型升級的一年。梧州日報社整合各方資源,在原有的小記者培訓班的基礎上,全新打造“小記者聯盟”公益培訓品牌。 該公益品牌一改以往僅限于活動采風和寫作輔導的傳統模式,推出“媒體搭臺+報紙展示+活動主導+學校互動”的全新培訓模式。如今,小記者聯盟已經成為推動梧州市未成年人素質教育和思想道德建設一面獵獵生風的旗幟。 從小記者培訓班到“小記者聯盟”,梧州日報社整合優勢資源,打造梧州市未成年人素質教育和思想道德建設新平臺 西江都市報記者 龍天傳 延續豐富社會實踐傳統 2017年12月24日,梧州市第一實驗小學學生文紫萱首次以梧州日報社小記者的身份參加校外實踐活動。她在報社編輯和記者的帶領下來到梧州市婦幼保健院,跟隨中醫藥專家學習傳統文化。活動中,她被一個頸椎模型所吸引,“原來人體頸椎是由枕骨和7節頸椎組成,而且布滿了纖細的神經和動脈”。在采訪中醫師的過程中,文紫萱不僅將學習到的采訪技巧活學活用,還了解到不少頸椎保健的知識。 
小記者們認真傾聽中醫師講解頸椎病的預防知識。(資料圖) “為未成年人提供豐富多彩的課外實踐平臺,一直是梧州日報社小記者培訓的優良傳統。”梧州日報社資深顧問劉忠云說。自2015年2月3日首屆梧州日報社小記者培訓班開班以來,便得到市內多個單位和愛心商家的傾力支持。梧州粵海江河水務有限公司邀請小記者學員參加“水廠開放日”活動;梧州市中湖文化旅游開發有限公司連續兩次免費讓小記者學員體驗玫瑰湖的多個游樂設施;廣西梧州邊防檢查站邀請小記者學員前去參觀,感受警營文化;旺城廣場方面組織多個商家代表與小記者學員一起開展義賣義捐活動等。 隨著校外采訪實踐活動的不斷豐富,梧州日報社還通過小記者培訓項目,為學員們搭建起了解梧州、參與家鄉建設的平臺。2016年5月,梧州日報社小記者實踐提高班的學員們組團到萬秀區夏郢鎮鳳凰村參觀,感受生態鄉村建設,親近美麗的大自然。2017年1月,11名梧州日報社“全能小記者”寒假培訓班的學員代表成為“春運服務志愿者”,與梧州市東出口春運服務站的志愿者們一起,為路過的返鄉旅客送去溫暖。學員黃明皓和唐麗君對這次活動印象深刻,他們至今還保留著當時采訪的筆記和照片。唐麗君說:“通過采訪,我真切地感受到了‘摩托大軍’背后濃濃的思鄉之情。” 梧州日報社小記者培訓項目的影響力在不斷擴大,還收獲了梧州市委書記黃俊華的點贊。2017年春運期間,黃俊華陪同中華全國總工會黨組書記、副主席、書記處第一書記李玉賦到梧州東出口春運服務站開展“送溫暖”活動時,對正在這里進行采訪活動的梧州日報社小記者們給予了充分肯定。在勉勵小記者們努力學習新聞采訪的同時,黃俊華要求,梧州日報社要繼續辦好小記者培訓活動,讓更多的未成年人通過這項活動提高寫作水平,了解梧州市情,并積極參與各類社會事務。 創新“小記者聯盟”公益培訓品牌 2017年,梧州日報社小記者培訓班全新升級。同年9月29日,梧州日報社在梧州申浩實驗學校授牌成立了首個校園小記者站。至此,“梧州日報社小記者聯盟”這一全新的公益培訓組織順勢而起。 “以前的小記者培訓,往往只在寒暑假等特定時間內舉行,如今依托校園小記者站,將報社的優質培訓資源輸送到各校園內部,形成一種特色課堂,讓更多學子受益其中。”申浩學校校長謝冰融說。 “小記者聯盟”的平臺是梧州日報社實施青少年素質教育的創新形式,也是培養孩子們觀察生活,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的載體。依托該公益平臺,梧州日報社將以“媒體搭臺+報紙展示+活動主導+學校互動”的形式,培養出一批又一批優秀的校園小記者,讓他們運用所學的新聞采訪知識,挖掘和報道梧州經濟社會發展的“正能量”。 隨后,萬秀區多家學校向梧州日報社提出,希望在本校建立校園小記者站。如今,梧州日報社小記者聯盟已經先后與萬秀區民主學區、工廠學區、第一實驗學區、第二實驗學區、振興學區,以及梧州申浩實驗學校等合作共建校園小記者站,并擁有小記者學員逾千名。 
梧州日報社小記者站進駐第一實驗學區并舉行授牌儀式,小記者學員們和萬秀區教育局、梧州日報社代表合影留念。(資料圖) 
記者和第一實驗小學的小記者學員進行互動。(資料圖) “以前,每當在報紙上看到記者叔叔阿姨寫的新聞報道時,我的心中就會無比羨慕。從那時起,我就萌生起要當小記者的念頭,今天我終于愿望成真了。”2017年12月1日,在第一實驗小學校園小記者站掛牌儀式上,小記者代表楊雨諾向在校師生表達心中的興奮之情。如今,每當校內舉辦大型活動,楊雨諾就會佩戴小記者證,用心記錄著每一個精彩的瞬間,并整理成相關報道。她最大的心愿就是能看到自己的新聞作品刊登在《梧州日報》和《西江都市報》。 梧州日報社黨委書記、社長陳剛表示,今后梧州日報社將積極貫徹自治區黨委和梧州市委關于加強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相關要求,大力打造“小記者聯盟”公益培訓品牌,力爭把校園小記者站推廣至全市中小學,為進一步提高未成年人道德水準和文明素養作貢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