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都市報記者 萬立平 通訊員 黃珊 李曉萍 在去年12月中旬,梧州市第四中學初一、初二年級學生開始了為期一周的“護蛋行動”。活動旨在讓學生體驗父母的不容易,培養學生的責任心。 把雞蛋當成兒子、女兒,給他們造房、起名,甚至陪睡,24小時貼身守護……對初中學生來說,這是一種什么體驗?他們會有怎樣的感觸?1月5日,梧州市第四中學舉行“熱愛生活、珍愛生命、感恩社會”為主題的系列活動,參與“護蛋行動”的學生們分享了參與活動的感受。 
2017年12月15日,“護蛋行動”開始后,老師給學生發放雞蛋。 中學生升級當“爸媽” “做了媽媽,孩子就是這顆蛋,我的責任就是保護它七天。”1月5日,梁瀚蕓在活動中分享了她七天的護蛋歷程和感悟。 去年12月15日,梧州四中1612班的梁瀚蕓將“孩子”領回了家。為保護好“孩子”,她用泡沫套給“孩子”布置了一個暖和的小窩,把它放進自己衣服的口袋里片刻不離。 七天“24小時護蛋行動”中,梁瀚蕓提心吊膽,總擔心雞蛋的安危,特別是聽到一起參加“護蛋行動”的同學任務失敗后,她更是連睡覺都抱著雞蛋。幸運的是,在她的保護下,雞蛋在七天時間里安然無恙。 “通過七天的‘護蛋行動’,我想到了我的父母。我得到雞蛋時的心情,與他們看著我呱呱落地時的心情一樣;我牽掛留在家里的雞蛋是否安全時的心情,與他們出差在外時牽掛我的心情一樣;我精心呵護雞蛋時,與他們含辛茹苦將我養大的情況一樣。我守護雞蛋七天已經覺得是一件很難的事情,爸媽將我養大就更艱辛了。”七天的護蛋歷程,讓梁瀚蕓體驗了當“父母”的責任和艱辛。 作為男生,覃允鍵也自愿參與這次“護蛋行動”。覃允鍵說,為保護好雞蛋,他特地找來了一只全新的厚襪子給雞蛋做了一個小窩。有一次,課間活動中,正在跳繩的他每跳一下都緊張萬分,生怕兜里的雞蛋碎了。 不幸的是,在“護蛋行動”的第四天,一名同學不小心碰撞覃允鍵,覃允鍵身上的雞蛋碎了。“雞蛋碎了的那一刻,我感到失落和傷心。僅僅是一顆我保護了四天的雞蛋,就讓我如此傷心、失落,我都不敢想,為我付出了如此多的父母如果失去了我會怎么辦。”談起感受時,覃允鍵也體會到了父母的付出。 老師:通過活動感受學生變化 此次“護蛋活動”的負責人梧州市第四中學黨支部書記梁朝陽說,這項活動的目的是培養孩子的感恩之心。 通過跟蹤參與學生的護蛋經歷,學生們在保護自己“孩子”上也是各盡所能。“有的把雞蛋放在手套里,隨身攜帶;有的把雞蛋放在網兜里;有的干脆把雞蛋放進裝有米的小容器里,有的則在盒子里鋪上厚厚的棉花,再把雞蛋放進去……完成‘護蛋行動’后,老師會組織學生們進行反思,書寫感受。在學生們書寫的一頁頁紙中,我們能感受到學生通過照顧雞蛋帶來的變化。”梁朝陽說。 “有些孩子的性格風風火火的,拿到雞蛋后,會變得輕聲細語。一些老師認為大大咧咧的孩子,沒想到照顧雞蛋卻格外細致。”梁朝陽說,“活動結束時,有的學生護蛋成功,有的學生護蛋失敗,但值得一提的是,這些學生都體會到了當‘父母’的艱辛,懂得理解生命,學會尊重,熱愛生命。” 家長:“護蛋活動”有趣有意義 記者采訪了解到,不少家長對學校組織的“護蛋活動”感到有趣和有意義。“當初孩子告訴我學校計劃組織‘護蛋行動’,我就鼓勵孩子報名參加。”家長郭賢桃說,在整個活動中,他都在觀察女兒如何想辦法保護雞蛋,看到女兒如此認真投入,他更是教導女兒如何照顧別人。 1月5日舉行的“熱愛生活、珍愛生命、感恩社會”主題系列活動上,郭賢桃坐在座位上,接過女兒給他的敬茶后,給了女兒一個大大的擁抱。“女兒長大了,懂事了!”郭賢桃感慨道。 
1月5日,梧州市第四中學舉行“熱愛生活、珍愛生命、感恩社會”主題系列活動。圖為學生給家長敬茶。 西江都市報記者 萬立平 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