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都市報訊(記者 陳雨燕 通訊員 張春梅)如今,線上支付越來越便捷,但便捷的支付方式也存在一些安全隱患。前段時間,家住藤縣的“95后”女大學生小韋(化名),就遇到被前男友利用自己的支付賬號,在支付平臺進行貸款且不按時償還的情況。小韋無法承擔前男友透支的貸款,無奈之下只能報警求助。2018年1月初,經過協調,藤縣警方成功為小韋追回其前男友故意透支的16000元。 2017年5月,大一學生小韋通過網絡認識了藤縣老鄉陳某杰。很快地,小韋就與陳某杰相戀了。交往了一段時間后,陳某杰向小韋提出,想要借用她的支付賬號,在某支付平臺分期購買一臺價值兩千元的手機,隨后自己再按時分期還款。當時,小韋沒有多想,便將支付平臺發送到手機上的支付驗證碼發給了男友。 購買手機后,陳某杰又繼續使用小韋的支付賬號貸款購物。2017年6月開始,小韋又數次收到了該支付平臺發來的驗證碼,陳某杰則經常電話催促小韋將驗證碼發送給他。出于信任,小韋沒有細看,就照陳某杰的要求發送了驗證碼。“驗證碼轉來轉去太麻煩了,你的支付平臺綁定我的手機號碼吧。”陳某杰又進一步提出,要將小韋的支付賬號綁定到他的手機號碼。而小韋也同意了陳某杰的要求。 相戀兩個月后,小韋與陳某杰分手了。然而,小韋開始不斷收到支付平臺發來的貸款還款通知。“我收到了四五次催還款的通知,最多的一次催還款6000元,但自己從沒通過這個支付平臺貸款買東西。”小韋說,她細想后才明白,自己的支付賬號被前男友陳某杰的手機號碼綁定了,陳某杰一直用自己的支付賬戶貸款購物。小韋隨即要求陳某杰償還貸款。 2017年11月,陳某杰仍未按時償還小韋支付賬號的貸款,而支付平臺也多次向小韋發出還款提醒信息。家里給的生活費有限,根本無法承擔上萬元的欠款,不知所措的小韋只能回到藤縣,向埌南派出所報案求助。 接警后,辦案民警詳細了解了小韋牽涉的借貸糾紛經過、理清了陳某杰所欠的款項。但由于雙方的特殊關系,民警認真分析案情后,決定找到當事人及其監護人到場協商調解。在民警的多次調解下,陳某杰終于同意償還其所欠的貸款。直至2018年1月初,小韋才從埌南派出所民警手中拿回陳某杰償還的16000元錢。 ■警方提醒 市民使用支付平臺時,要妥善保管短信驗證碼,自己的支付賬號不要綁定他人的手機號碼;發現異常時,要立即聯系銀行、支付平臺等機構進行核實,如遭遇財產損失可立即報警求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