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州日報訊“去年年初投放的魚苗已長到兩三斤,等到開春開塘賣魚,就夠繳兒子的學費了。”1月3日,正在打理魚塘的藤縣天平鎮滿村低保貧困戶陳任光高興地說。 陳任光因一場大病花光了家里積蓄,而正在讀大學的兒子急需用錢。根據陳任光的實際情況,村里通過了他的低保戶申請,每月享受680元的低保救助。2017年年初,他用低保救助金購買魚苗、雞苗搞起了養殖業,還和村里的其他貧困戶一樣,種植政府免費發放的砂糖橘果苗。一年下來,陳任光自信滿滿地說:“相信兩年后山上將掛滿‘致富果’。” 陳任光生活的變化,是藤縣扎實做好城鄉低保工作一個縮影。去年,該縣先后出臺低保經辦人和村干部近親屬享受低保備案管理、低保工作分級負責等十多項制度,基本實現了低保管理制度化、數據系統化、對象公開化、發放社會化。在此基礎上,該縣通過精準排查,把符合低保條件的群眾及時納入低保管理。此外,該縣還在去年出臺政策,組織實施無戶口人員DNA鑒定項目,截至目前共鑒定1451戶3762人,其中建檔立卡扶貧戶280戶805人,符合條件的人員均納入了救助保障范圍內。 落實“應保盡保、應救盡救”的同時,藤縣做好農村低保制度和扶貧開發政策的有效銜接。經過精準識別,目前該縣農村低保對象為83104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13303戶、48678萬人。去年,該縣共發放農村低保資金1.72億元,農村低保對脫貧攻堅的貢獻率為58.57%。 (黃群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