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州日報訊(記者 陳可夫)近年來,我市農村土地改革工作逐漸進入“深水區”,農村集體資產經營管理逐步走向規范化,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順利推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不斷壯大。
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試點工作方面,2015年5月,長洲區被確定為全國農村集體資產股份權能改革試點縣(區),有序開展“保障集體成員權利,發展農民股份合作,賦予農民對集體資產股份占有權、收益權、有償退出權及繼承權”的改革試點工作。經過兩年多探索實踐,該區11萬多農民品嘗到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帶來的甜頭。目前,長洲區已建立219個村組集體股份合作組織,配置股份、股權13.5萬股,農村集體總資產達23.18億元,激發了農村集體經濟發展活力。據最新統計,2017年長洲區農村集體經濟總收入達5412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25萬元,高于廣西平均水平2000元,股份分紅成為村民增收的重要來源。 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工作方面,全市完成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合同簽訂任務49.5萬戶,可發證率達到97.5%,全市基本進入質檢驗收數據匯交階段。藤縣在開展農村土地確權中,探索與土地仲裁、檔案整理、成果應用同步推進,其經驗得到自治區充分肯定。各地還積極探索農村土地確權成果應用渠道,拓展農村土地應用平臺,促進農村土地有序流轉,推動更多農村閑置土地流向新型經營主體和現代農業示范區,全面實現土地確權與土地流轉同步推進,讓廣大農民分享農村土地改革的紅利。截至目前,全市耕地流轉面積約33.5萬畝,占農戶承包地的27%,同比增長19.6%,有效遏制了耕地拋荒,增加農民的土地經濟收入,并促進合作社、家庭農場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壯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