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都市報記者 蒙敏瑩 通訊員 吳華月 干凈整潔的木便道、別具特色的文化室、清幽寂靜的小公園……近年來,藤縣太平鎮(zhèn)石夏村的村民積極參與鄉(xiāng)村建設,改善村容村貌,打造舒適宜居的環(huán)境。 1月19日上午,在藤縣太平鎮(zhèn)石夏村全村自然村的一株大樹下,老年村民圍坐一起閑聊家常,幾名小孩就在一旁玩耍。在不遠處的池塘邊,一邊是干凈整潔的木便道,一邊是新栽種的綠樹鮮花,不少村民經(jīng)過時都會多看一眼村里的這些新變化。 
1月19日,在藤縣太平鎮(zhèn)石夏村全村自然村新修的木便道,村民坐在長椅上聊天。 西江都市報記者 蒙敏瑩 攝 石夏村村委主任覃金旺表示,去年這個時候,這里還是一片陰暗的竹林,村道環(huán)境十分臟亂,池塘內(nèi)的水也是渾濁不清。為改善“臟亂差”的村容環(huán)境,石夏村通過自籌資金、政府支持、社會捐助等方式,組織村民群眾參與村屯綠化、水源凈化、道路硬化建設。 挖淤固壩、砍竹修路、清渠鋪管……幾乎整個全村自然村的村民都積極投入到改善村容環(huán)境的工作中。村民覃興信就是其中一員,他自愿將自家一塊50平方米的空地讓了出來,作為修建木便道及拓寬村道的用地。早在十多年前,有村民想以5000元的價錢買下這一塊地,覃興信并沒有同意。這次聽說村里要拓寬道路,他二話不說就免費讓出了這塊地。 今年已經(jīng)60多歲的村民玉碧蘭,也很支持改善村容環(huán)境的工作。當天一大早,她和丈夫來到離家不遠的路邊,用泥土將村道兩旁不甚平坦的地方鋪平。“去年,政府把水泥路修到了家門口,方便了出入,雖然我們也出讓了一部分自家的地,但并不算什么。”她說,村里的環(huán)境變好了,她和家人也住得更舒服。 “不少村民還自行清理了池塘的淤泥,建起了污水處理池,解決了全村片約600人的生活污水處理問題。”覃金旺說,自2013年起,村民們熱心捐助籌資50多萬元用于宜居鄉(xiāng)村建設。2017年,村里獲得上級投資170多萬元實施美麗鄉(xiāng)村項目,用于村文化室建設、籃球場改造,以及魚塘安全護欄、木便道、擋土墻、小公園、停車場、觀景亭、公共綠化等設施建設。如今,村里的基礎設施不斷完善,村民居住環(huán)境優(yōu)美、生活更加便利。 覃金旺表示,下一步,石夏村要利用新建的文化室增設村級圖書室及村容村貌展示廳,豐富村民的文化生活。同時,還將繼續(xù)開展村里綠化、亮化工程及民房外墻裝修工程,進一步完善石夏村村容環(huán)境及基礎設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