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州日報訊(記者 蘇云燕)2016年11月中旬,中央第六環保督察組向自治區反饋督察問題清單,指出全區共性存在尾礦庫安全生產問題。我市按照自治區部署迅速制定方案,推進安全風險排查、加強尾礦庫閉庫銷號及規范建設審批程序等整改工作落實,基本建立完善“一庫一檔”,目前我市尾礦庫治理已基本達到整改要求。 我市多個部門按照《關于開展汛期尾礦庫安全環保督查的通知》《梧州市尾礦庫環境安全隱患整改工作方案》等要求,開展聯合督查檢查,明確負責人、整改措施、整改時效,對全市95座尾礦庫基本信息、周圍環境敏感點、污染物情況、風險隱患等情況進行全面核實與排查。經核查,我市各尾礦庫環評手續基本齊全,配套建設有防滲漏、防雨防洪、事故應急池等設施,下游兩公里內均無飲用水源保護區、基本農田等環境敏感目標。但是,全市有8座在冊在用尾礦庫未進行環境風險評估,或者無環境應急預案、未配備應急物資。針對這些尾礦庫存在的環境風險隱患,市聯合督查組明確要求相關縣(市、區)跟蹤督辦,確保隱患問題得到解決。 此外,我市還加強尾礦庫“頭頂庫”整治及無主庫銷號工作。通過風險隱患治理、升級改造、尾礦綜合利用和下游居民搬遷等方式,全市對5座“頭頂庫”實施綜合治理,并進一步督促指導相關尾礦庫企業按要求開展環境風險評估,制定專項預案并備案,建立環境風險隱患排查制度,落實各種應急保障措施。 據統計,截至去年底,全市尾礦庫閉庫銷號6座,沒有辦理安全生產許可證的25座已全部停產,正在使用的8座證照齊全。同時,各尾礦庫企業均落實專人值班巡查監測,去年全市沒有發生尾礦庫環境污染事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