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州日報訊 1月11日,在岑溪市糯垌鎮黃堂村的百香果種植基地里,碩果飄香,果農們正在采摘百香果,他們邊采摘邊分揀邊打包,準備通過電商發往全國各地。這是我市在剛剛過去的2017年致力發展富民產業農民增收的縮影。2017年,我市圍繞產業富民“五個一”工作目標,深入實施“十項進村行動”,引領產業富民各項工作,全市861個涉農行政村全部制定了村級經濟發展規劃,394個村集體經濟收入達到2萬元以上,建成816個現代農業生產示范基地,655個行政村培育了1個以上帶動農戶增收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731個行政村建有電子商務服務點,有效促進了農村發展和農民增收。 以創建現代農業示范區為抓手 2017年,我市打造了一批有現代特色農業示范區。目前,全市共建成自治區級現代農業(核心)示范區7個,市級示范區9個,縣級示范區15個,鄉鎮級示范區17個。各級示范區共引進經營主體249個,帶動農戶29408戶,經營總收入22.23億元。通過示范區的創建積極推動“三品一標”和富硒農產品生產發展。目前,全市共有50個企業(合作社)獲得“三品”認證產品數達61個,獲得“三品”認證基地面積達20.4萬畝。全市共有2個種植業品牌獲得農產品地理標志認證,分別為梧州砂糖橘和藤縣江口荔枝。富硒農產品年度生產規模為3.4萬畝。生態養殖逐步形成規模發展,我市獲9個廣西生態養殖助農增收合作社示范點和3個廣西生態養殖助農增收合作社示范村。林下經濟產業快速發展,2017年全市林下經濟涉及面積471萬畝,惠及林農129萬人,完成產值67.9億元。 以激發農村活力為動力 把培育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和農業龍頭企業等農業經營主體作為推動產業富民專項活動的重要舉措來抓,積極開展政策支持和引導,指導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規范化建設,探索多種合作新模式,形成了土地集中型、合作經營型、統一服務型等規模經營特色類型,促進了規模經營和農民就業增收。目前,全市共有農民專業合作社累計2220家,入社成員達28.6萬人,合作社種植面積達4.5萬多畝。全市已發展以土地入股經營性質的農民土地股份合作社14家。新增注冊家庭農場83家,家庭農場達累計385家。在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帶動下,促進了農村土地合理流轉,發展農業適度規模經營。 以農民增收農業增效為目標 市政府與阿里巴巴集團簽訂了農村電子商務建設合作框架協議,藤縣、蒼梧縣、蒙山縣、龍圩區與阿里巴巴集團簽訂了正式合同,完成了2017年年初制定的有4個以上縣(市、區)與阿里巴巴集團簽訂正式合同的目標,其中蒙山縣縣級阿里巴巴服務中心已經正式投入運營。全市電子商務進農村工作取得了較快發展,2017年全市電子商務交易額達193億元,同比增長75.7%。 以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為抓手 大力發展農產品精深加工和鄉村休閑旅游業,全市農產品加工企業獲自治區補助資金690萬元,獲得銀行貸款2400萬元支持。供銷社爭取到自治區財政補助資金160萬元,建設地頭冷庫,幫助農戶解決果蔬保鮮問題。全市水利建設投入資金7300萬元,新增恢復灌溉面積5萬畝,新增節水灌溉面積3萬畝;完成渠道防滲配套221公里、渠道清淤1127公里;治理水土流失面積14平方公里,提高了灌溉保證率。依托鄉鎮就業和社會保障服務中心,開展農民工勞務輸出和返鄉創業服務,全市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新增5.7萬人次。 (顏桂海 廖冰 李光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