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州日報訊 近年來,我市著力增加耕地數量,提高耕地質量,有力支撐了農業產業化發展。“十二五”以來,我市經確認新增耕地2940.70公頃,基本保障項目建設占用耕地占補平衡需求;完成旱改水目標任務400.80公頃,率先超額完成自治區下達的2017年前應完成的提質改造任務量。同時,我市城鎮周邊永久基本農田劃定工作獲得自治區肯定。 隨著工業化城鎮化的深入推進,我市可開墾的耕地后備資源不斷減少,耕地占補平衡瓶頸問題尤其突出。為做好耕地保護工作,我市強化政府耕地保護、耕地占補平衡的主體責任,明確各縣(市、區)政府是耕地占補平衡的責任主體,建立健全土地管理責任體系,嚴格落實耕地保護制度和耕地占補平衡制度。通過實施低丘緩坡開發利用,一批城鎮周邊優質耕地上的建設項目實施轉移,加強了優質耕地和基本農田保護。我市在全區率先建立表土剝離工作規范,做好非農建設占用耕地耕作層剝離利用,保護和利用好難以再生的耕地耕作層土壤資源。同時,我市提出了利用低效殘次林開墾耕地的思路,拓寬耕地后備資源來源,并在全區率先引進社會資金實施增減掛鉤,通過建新拆舊和土地整理復墾等措施,在保證項目區內各類土地面積平衡的基礎上,最終實現增加耕地有效面積,節約集約利用建設用地,城鄉用地布局更合理的目標。 (唐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