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州日報訊(記者 柳雙 通訊員 尹寶成)在城區推進街道、社區科協組織建設,在農村加強指導專業技術協會組織建設……2017年,我市扎實推進基層科協組織及科普教育基地建設,萬秀區率先完成了街道、社區科協組織的全覆蓋,長洲區和龍圩區分別有三個社區成立了社區科協組織。 為積極帶動社區開展各項科普活動,去年市科協印發了《關于在社區中建立科協組織的通知》《梧州市開展推進鄉鎮(街道、社區)科協建設工作實施方案》,在全區率先推進城區街道、社區科協組織建設。各個社區依據各自不同的實際情況,圍繞群眾滿意度開展各具特色的社區建設工作。萬秀區藍天社區以“互聯網+科普”宣傳方式,建立社區科普e站,打造線上線下相結合的社區科普服務新陣地,并依托社區借助“一站一室一部一廣場一長廊”五大載體建設,組建三支科普志愿服務隊,深入樓宇開展“六進”文化科普活動。富安社區成立了三支共68人的科普志愿隊伍,包含了六個雙報到單位的在職黨員60名科普志愿者參與,有效促進社區科普工作長效發展。 去年以來,我市各級農技協在科協組織的指導下,立足本地的優勢產業,與大專院校、科研單位和技術推廣部門開展合作,引進推廣新品種、新技術,使最新的農業科技成果通過農技協傳遞到農民手中。為進一步做好科普惠農工作,市科協與各縣(市、區)簽訂成立農技協責任狀,并做好培訓指導和督促工作,去年全市新建了11個農技協。 此外,市科協部門在盤活已有的科普教育基地資源的同時,積極挖掘和建設蒼海湖國家濕地公園科普教育基地、天譽六堡茶科普教育基地、可再生能源科普教育基地等一批新的科普教育基地。各科普教育基地結合實際,積極開展豐富多彩的特色科普活動,營造了濃厚的“學科學、講科學”氛圍,其中萬秀區青少年活動中心被評為自治區優秀科普教育基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