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都市報訊(記者 李玉瑩 通訊員 劉捷)二月恰逢新春佳節,市民外出、聚餐機會增多;春節后,學校、托幼機構陸續開學,同時迎來復工高峰,人口流動頻繁。近日,梧州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發布防病提示,提醒公眾需加強個人衛生防護,防范流感、食源性疾病、禽流感和非職業性一氧化碳中毒等。
甲型流感漸露頭角 2月9日,記者從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傳染病管理科了解到,根據國家流感監測周報數據顯示,1月份南方省份流感樣病例監測標本陽性率呈現上升趨勢,其中甲型流感占比也呈現上升趨勢。 隨著春季來臨,氣候變化愈加劇烈,二月仍處于流行性感冒病毒的活躍期。根據本市流感歷年流行規律及近期流感監測情況,乙型流感尚未“遠離”梧州,而甲型流感已漸露頭角;未來的時段內,流感的散發和聚集性疫情仍可能持續發生。 市疾控部門提醒,市民應養成勤洗手的良好習慣,少去空氣混濁的公共場所,家庭中如出現流感癥狀者應及時診治。學校和托幼機構開學后要加強晨檢。此外,市民可提前接種流感疫苗以預防流感。 禽流感處于流行季節 根據既往流行規律,當前正處于H7N9禽流感流行季節。而今年1月份全國已報告有1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確診病例,本市目前尚無病例報告。但在去年3月,本市曾報告1例H7N9病例,加上本市廣泛存在活禽交易市場,存在發生本地散發人感染禽流感病例的風險。 近期,市疾控中心在本市活禽市場的外環境中已檢出H5亞型流感病毒(屬甲型流感病毒,好發于禽類)。市疾控部門建議市民,要盡量避免接觸和宰殺病死禽;將禽肉、蛋類徹底煮熟后才可進食,加工、保存食物時要注意生、熟分開;日常需加強體育鍛煉,注意個人衛生,避免過度勞累。 警惕食源性疾病 春節期間,親朋好友外出聚會就餐機會增多,出現食源性疾病暴發的風險增大。據了解,食源性疾病是由細菌、病毒等病原菌借助食品引起的一組疾病,常見的有細菌性痢疾、甲肝、戊肝、食物中毒等,臨床癥狀表現為腹痛、腹瀉、惡心、嘔吐,可伴有發熱、乏力等。發病形式可表現散發,亦可呈集體性發病。 在人群聚集場所,其他感染性腹瀉暴發疫情的風險較高,兒童與體弱人群更容易被侵襲。據統計,本市本月已報告1例低齡兒童因感染性腹瀉死亡,且今年1月本市報告發病情況比去年明顯上升。 市疾控部門提醒,要預防食源性疾病和其他感染性腹瀉的出現,市民應注意食品衛生;餐飲業經營者要加強對食品衛生的管理,食品運輸和烹煮過程須規范操作,防止食品被污染。市民一旦出現類似癥狀,應及時去醫院就診治療,以免貽誤病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