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州日報訊(記者 梁燕如 通訊員 謝琨 賢維)2017年底,廣西公布首批9個自治區級生態縣(市、區),蒙山縣成為全市唯一上榜縣(市、區)。這一榮譽為蒙山縣綠色發展再添一抹鮮明的綠意。當前,該縣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深入實施“生態立縣特色興縣”發展戰略,以黨的十九大精神作為全縣發展經濟、保障民生的行動綱領,努力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產品,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求。
守牢底線讓發展路子更新活 蒙山縣境內群山環抱,襟江帶水,森林覆蓋率達77.6%,先后獲評國家生態示范區、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該縣還是太平天國封王建制地,以及新派武俠小說家梁羽生等名人故鄉。 “切實保護好蒙山縣的綠水青山。”蒙山縣委書記冼秋蓮為全縣發展劃定生態紅線。“像珍視生命一樣珍視生態環境”的發展理念植根干部群眾心中。以山水為經、人文作緯,結合創建廣西特色旅游名縣、自治區文明城市(縣市級),以及美麗鄉村建設等工作,蒙山縣盤活資源布局生態產業,編織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網絡,構建資源捆綁發展、產業抱團壯大的新發展格局,推動實現綠色農業、優勢工業、特色旅游。 方向定準,發展路子越走越寬、發展模式越做越活—— 發揮桑蠶傳統產業優勢,以絲綢園區為基礎,蒙山縣去年高起點、高標準規劃建設“廣西繭絲綢特色工業小鎮”,通過政府投入基礎設施建設為杠桿,撬動社會資源聚力打造集絲綢工業旅游、絲綢文化體驗等功能于一體的特色小鎮。目前,小鎮列入全市特色小鎮培育目錄,并獲上級啟動建設資金。 “一村一品”培育砂糖橘、桑蠶、黑土豬、娃娃魚等特色農產品,通過“公司(協會)+合作社+農戶”模式,推動特色種養規模化、標準化、生態化發展,并依托種養基地創建現代特色農業(核心)示范區,發展農業觀光、農事體驗等多元業態。全縣成功創建一個自治區級、兩個縣級、兩個鄉級農業示范區,其中“東鄉桔園”獲評自治區四星級農業示范區。 山水韻致、歷史人文有了新呈現載體。該縣成功創建梁羽生公園、長坪水韻瑤寨國家4A級旅游景區,新圩鎮橙柿親情谷、羽生谷休閑養生基地等6個國家3A級旅游景區基本建成。長坪水韻瑤寨成功創建廣西五星級鄉村旅游區,萬壽谷生態園、龍匯水獲評廣西五星級農家樂。全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縣、全國最美生態旅游縣成為蒙山“美麗名片”。 堅守原則讓發展成效更惠民 現在,蒙山縣產業融合發展的大網越織越寬、越織越密。“綠水青山由人民共有,金山銀山歸人民共享”的發展原則始終注入每一根發展脈絡、觸及每一個發展末梢,從細微處充實老百姓的幸福感、獲得感。 去年,蒙山縣啟動“品質城市建設三年提升工程”,并計劃利用三年時間,按照“南拓、北展、中提升”思路,沿湄江河延長線南、北段分別規劃建設城南新區、城北新區,布局打造高堆村健康綠道、濕地公園等景觀景點,科學推進縣城給水、天然氣、舊城風貌改造等民生項目,多維度把縣城建設得更規整、亮麗、宜居。 現在,提升工程各類項目正緊鑼密鼓推進,該縣黨委、政府一再為工程建設劃定民生標尺:“景區景點規劃要融入群眾生活,讓群眾共享”;“建好道路、管好道路,讓群眾出行安全、舒心”;“科學擴大供水、供氣管網覆蓋面,讓群眾喝上干凈水、用上清潔能源”……每一項建設標準都注入了群眾期盼。 用百姓視角經天緯地,發展成效便飽含民生溫度——全縣9個鄉鎮全部獲評自治區級生態鄉鎮,全縣建成區面積占規劃控制面積六成以上,城鄉綠化覆蓋率接近40%,城鎮用水、用電、交通等基礎設施建設日趨完善,住房保障、教育、醫療等民生項目建設不斷提質。農業示范區建設帶動農業增效、農民增收作用明顯,其中東鄉橘園現代特色農業示范區的核心區果農人均純收入達1.88萬元,比拓展區高21%,比輻射區高33%,比全縣高156%。 美麗、溫暖、和諧正成為蒙山縣獨有的迷人氣質,孕育了深厚的發展潛力。“每到旅游旺季,客房需要提前一周預定。”該縣天鵝湖酒店相關負責人說。客房預訂火暴程度打開瞭望該縣生態旅游產業發展成效的切口。統計顯示,2017年1至11月,該縣共接待游客244萬人次,同比增長75%,旅游消費達24.2億元,同比增長60%;預計全年接待游客265.92萬人次,旅游總消費預計達26億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