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酒香不怕巷子深。在萬秀區下三云路,每到下午四五點,臨街的一家小店就會飄出一股粽子的香味,讓人垂涎欲滴。說起自家的粽子,店主黎文英的臉上洋溢著自信的笑容。
黎文英今年47歲,在梧州市婦幼保健院新大樓對面經營著一家早餐店。十年前,她從工廠下崗后,為了解決生計,決定靠自己的手藝開一間飲食店。每天清晨4時,黎文英起床去熱粽子,6時開始營業;下午5時,她就坐在自家小店的門前包粽子。她每天要包百來斤重的粽子,正常速度是一個小時包50個粽子。這樣的生活,一過便是十年。 黎文英做粽子首要講究的是衛生,事前她會把粽葉先洗干凈,然后用開水煮。在把粽葉煮熟的空當,她就忙著準備原料了,浸泡糯米、淘洗綠豆,將肉切成塊狀。一切準備工夫妥當,她便坐在一張小板凳上,開始包粽子。 黎文英的手腳很麻利。只見她將四五片粽葉疊放在一起,先鋪上一層糯米,然后放綠豆、豬肉,再鋪一層綠豆和糯米以“封頂”,緊接著,她將粽葉包裹著食材折成三角的形狀,最后用線在外纏繞一圈綁緊粽葉,這樣一個粽子才算是完成。說起包粽子的訣竅,黎文英說:“米要挑選上等糯米,煲粽子要煲足六個小時,這樣煲出來的糯米才會香糯可口。” 老街坊徐阿姨住在黎文英的店鋪樓上,對黎文英做的粽子贊不絕口。“她在樓下賣粽子十年,我便吃了十年,一周至少吃三次。她清晨就開始熱粽子,我在樓上聞到粽子的香味,就趕緊起個大早去買粽子。”徐阿姨說。 黎文英的店鋪之所以能吸引眾多顧客,不僅僅是因為她做的粽子料足味美,還因為她總是能提供貼心服務。有的客人喜歡的粽子餡是半肥瘦的豬肉,有的客人喜歡臘腸,有的客人喜歡栗子咸蛋,只要客人提出要求,黎文英都會定制出屬于他們的“個性粽子”。黎文英自豪地說:“我賣粽子那么多年,最開心的就是聽到客人稱贊我的粽子量足味美。近幾年,有些客人會在我這里訂幾十個粽子寄給外地親戚,有寄去香港的,也有寄去東北的,讓身在各地的親友都能記住這口家鄉粽香。” (彭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