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都市報訊 3月1日,長洲區龍華小學的少先隊員黎曉彤多了一個“身份”——農耕文化小傳人。今后,她將利用課余時間積極投身到校內農耕文化體驗園的管護中去。和黎曉彤一樣,在龍華小學共有30多名農耕文化小傳人,他們將在老師的帶領下,通過學習農耕知識,感受勞動之美。 當天上午9點,在龍華小學開學后的首個少先隊主題活動上,校長盧健新宣布了把校內農耕文化體驗園作為少先隊勞動實踐陣地的消息,讓學生們都興奮起來。學校少先隊大隊輔導員何業蘭介紹,農耕文化體驗園已經試運行一年多時間,園內有五塊耕地,每塊耕地面積僅數平方米。此前,這些耕地都是處于半閑置狀態,雜草叢生。后來,因美化校園的需要,她提出將閑置土地變為農耕文化體驗園,讓學生們在課余時間開展農耕實踐。 “去年端午節,師生們就從體驗園中采摘自行試種的艾葉,并制作成艾糍粑。看到往日的辛勞終于有了收獲,大家都十分高興。”何業蘭說。至今,黃梓晴同學仍對這一幕記憶猶新。黃梓晴說,雖然她生活在一個農村家庭,但爸媽很多時候不舍得讓她干農活。自從校內有了農耕文化體驗園,黃梓晴就和幾個小伙伴不斷探索種植農作物的方法。“起初,我們計劃種葉菜,但是我們管護的那塊耕地日照時間不長,所以葉菜種植沒成功。后來,在老師的指導下,我們改種了黃姜和艾葉,如今它們都長勢喜人。”黃梓晴說。 
少先隊員在體驗園內清理雜草和松土。龍天傳 攝 
少先隊員合力為校園農耕文化體驗園安裝標識牌。龍天傳 攝 “有了一年試運行的經驗累積,我有信心把農耕文化體驗園納入校內少先隊勞動實踐陣地。”盧健新說。為了進一步豐富該實踐陣地的內涵,盧健新分別給每塊耕地都起了一個特別的名字:芳草、綠創、碧趣、青苗、春蕾。“這里我特意挑選一些代表青春氣息的字詞,寓意農耕文化體驗園今后建設和校內少先隊活動發展一樣生機勃勃!”盧健新自信地說道。 (龍天傳 程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