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都市報訊 近日,梧州市人民醫院普外科為一位高齡低位直腸癌患者采用完全腹腔鏡下根治切除直腸腫瘤,保留了肛門。患者一周后順利出院。 73歲的陳婆婆,平素身體不錯,可最近幾個月時常出現大便次數增多、大便不成形等不適感。患者開始沒有重視,可是癥狀越來越重,慢慢出現排便困難、大便帶血癥狀,在當地醫院做腸鏡檢查懷疑直腸癌,隨后到梧州市人民醫院求治。 醫生檢查發現陳婆婆直腸腫物距離肛門口很近,約為4厘米,醫學上屬于超低位直腸癌,如果按傳統開刀手術,需要將肛門一起切除,并在腹壁留下長疤痕。這樣,必將影響患者的日后生活質量,給生活將帶來極大的不便。 普外科副主任醫師李海濱指出,結合陳婆婆的病情及身體條件,決定對其采用腹腔鏡微創手術,在腹部開出4個1厘米的小孔,然后經陰道取出標本。 據了解,結直腸癌是目前威脅人們健康的重要疾病,隨著“三高”飲食——高脂、高蛋白、高熱量飲食增加及生活壓力增大,結直腸癌發生率也出現逐漸上升趨勢。如果不進行疾病篩查,一旦出現不適,七成多檢查發現時已到中晚期。因此,定期體檢,能夠發現早期結直腸癌,通過手術治療能達很好的臨床效果。 李海濱建議,一般常規人群中,有便血及排便習慣、性狀改變者,應該進行腸癌篩查,可進行選擇性糞便隱血、腫瘤指標及腸鏡檢查。腸鏡檢查同時可以發現并電灼切除大腸息肉,防止息肉惡變成腸癌;有腸息肉病史患者,每年進行一次腸鏡檢查是必要的。 (聶宗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