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都市報訊 2月中旬,62歲的市民張先生感到胸悶,剛開始時不適癥狀還可以忍受。但到11時多的時候,張先生心口堵得慌,后到梧州市紅十字會醫院急診科就診。醫護人員詢問張先生病情后馬上用輪椅將其送到搶救室做床邊心電圖檢查,檢查結果顯示:張先生患急性心肌梗死。
護士隨即通知值班醫生、急診科副主任醫師麥峰。當護士為張先生做好心電監護準備輸液時,他突然出現意識不清、兩眼上翻、臉色青紫、口吐白沫的癥狀。病人出現室顫,值班醫生麥峰和搶救室護士劉婷二話沒說拿起除顫儀為患者進行電擊除顫。不到一分鐘時間,患者回復竇性心律,神智恢復清醒。就在大家以為危險征象解除的時候,病人再次發生室顫,口吐白沫。麥峰和劉婷再次給予除顫、胸外心臟按壓、開通靜脈通道、吸氧等一系列的搶救。在短短半小時內,病人反復出現室顫、驟停、室速等惡性心律失常的表現。在給家屬下達病危通知書時,醫護之間緊密配合持續積極搶救,室顫、電擊、恢復、再次室顫、再次電擊、再次恢復……病人連續七次發生室顫。通過醫護人員的不懈努力,電擊除顫多次成功,病人的生命體征逐步恢復平穩。幸運的是,經過七次除顫的張先生,在手術期間沒有再發生室顫,手術順利完成。 麥峰表示,在半小時內,患者反復出現心臟室顫、驟停等臨床死亡表現,醫生通過“最后一招”——電擊除顫來施救。七次除顫后,最終患者被搶救過來。從醫學角度上來講,室顫是最嚴重的致命性心律失常,在短時間內連續電擊除顫這么多次是十分罕見的,尤其是對這類少見的電風暴室顫頻發的患者,復律及迅速開通閉塞冠脈的急診介入是搶救成功的關鍵。 胸痛不是小事,更不能硬撐著。麥峰提醒,一旦出現胸悶、胸痛等不適癥狀,最好盡快就醫,排查急性心梗。患者突發急性胸痛后,應臥床,盡量不要移動,因為移動過程中稍有不慎都有可能加重病情;同時,可打開窗戶,解開患者領口扣子透氣,并及時撥打120急救,在等待救援過程中患者如出現嘔吐,應將患者頭偏一側,以便清理嘔吐物,保持呼吸道通暢。 (張瓊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