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州日報訊(記者 陳可夫 通訊員 覃武輝 盧一葉)一菜多用、一種多收,農民種植油菜的積極性逐年提高。據市農委統計,去年以來我市建設多功能油菜示范片12個,種植面積3450畝。這些集成菜、賞、蜜、飼、肥等用途的油菜景觀帶正成為農村增綠、農民增收的新亮點。 近日,在藤縣古龍鎮忠隆村綠肥示范基地里,翠綠的油菜一望無際,令人賞心悅目。基地負責人歐緒安介紹,在冬閑田里每畝種植3斤綠肥種子,來年春種糧食可以少施近三成化肥。 去年冬季,該縣農業部門在古龍鎮忠隆村建立綠肥種植示范點,向農戶免費發放綠肥種子2000公斤,示范面積達1300畝,同時向各鄉鎮部分農戶免費發放綠肥種子4000公斤,種植面積達2700畝。隨著種植效益逐年提高,農民種植綠肥的積極性越來越高。藤縣農業局土肥站負責人許開達介紹,綠肥作為有機肥,有改良土壤、培肥地力、提高糧食產量品質的作用,有助于實現化肥使用量零增長。 市農委土肥站負責人介紹,油菜是油料作物之一,過去主要用于榨油。近兩年,農業部門從品種、技術入手,將油菜拓展為菜用、觀光旅游等多功能利用,在主要交通干線與傳統春游線路沿線村莊推廣建設一批油菜高產栽培示范項目,提高油菜種植的經濟效益。油菜進行多功能利用后,早期可摘薹作菜用,是春季時鮮蔬菜,待花期過后再作綠肥或收青飼料、收籽。油菜秸稈還田可以改善土壤結構,是對農業生產實施“藏糧于地”的重要一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