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州日報訊(記者 陳可夫)從2015年試點到2016年擴點,再到2017年全面鋪開,我市供銷合作社綜合改革由點到面推進,惠農紅利源源釋放。
2017年,全市供銷合作社綜合改革聚焦為農服務,穩健發展傳統業務,加快重點領域創新突破,逐步打造成為同農民利益聯結更緊密、為農服務功能更完備、市場運作更有效的合作經營組織體系,推動農業社會化服務規模和水平不斷提升,農村電子商務進一步拓展。據初步統計,2017年全市供銷社系統商品購進總額達到27.8億元、銷售總額29.1億元,有望實現利潤420多萬元。 在推進綜合改革中,我市供銷社系統積極開展土地托管服務,圍繞耕、種、養、管、收、加、貯、銷等農業生產環節,探索開展合作式、訂單式、托管式等社會化服務。2017年,全市供銷社系統新增托管土地1680畝,累計托管土地5394畝,重點對有機水稻、砂糖橘、淮山、粉葛、堅果等農產品提供測土配方施肥、標準化種植管理、農資統購、農產品統銷等服務。 同時,各級供銷合作社積極對接全國總社“供銷e家”以及其他知名電商平臺,依托農民專業合作社、“農合聯”和相關特色農產品基地,建設鄉鎮電商服務站和村級服務點,實現線上線下融合發展,拓寬農產品銷售渠道。目前,市、縣兩級供銷聯社共建立電商銷售企業五家,在兩家專業合作社建立網店,開展農村電子商務經營。2017年,全市供銷社系統農村電子商務銷售額138.5萬元,同比增長2.7倍。 我市供銷社系統還通過加快綜合服務平臺建設,提升服務農民生產生活的能力和水平。綜合服務平臺在開展日用品和農資供應、農副產品收購、再生資源回收等傳統經營業務的同時,整合各方面資源,為農村居民提供養老幼教、就業培訓、醫療衛生、便捷繳費、便民金融、信息中介等多樣化服務。目前,全市供銷社系統已經組建21家“農合聯”,建立26個鄉鎮綜合服務站和37個村級綜合服務社,以鄉鎮基層社、“農合聯”、綜合服務站的三位一體架構進一步拓展。 2017年,市供銷社組織實施“產業富民”農產品保鮮加工和冷鏈物流進村行動,從各縣(市、區)選定首批示范性地頭冷庫建設單位,項目總投資350萬元。項目竣工后,可用體積2000多立方米,單次冷藏蔬菜水果達350噸,全年可達28300噸,對延長我市蔬菜水果保鮮存放時間、實行錯峰銷售,提高農業生產抗風險和市場競爭能力起到積極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