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都市報訊(記者 黃穎盈 通訊員 史秋蘭)屏幕里有一位老師在講課,教室里也有一位老師在輔導,這是怎么回事呢?原來,長洲區通過多媒體與互聯網開展的“互+”課堂,讓鄉村里的同學們共享到了更多音樂、美術、舞蹈、科技等特色優質課程,開闊視野的同時更有助于培養學生的興趣愛好。 3月10日,梧州市富慶小學二年級學生就迎來了一節來自長洲區“互+”課堂的美術課“剪刀添畫”。課堂上,同學們在桌面上鋪開畫紙,跟著屏幕上教師的示范用彩色筆一筆一繪,教室里的老師則在現場同步開展輔導教學,及時解決同學們的課堂提問。與此同時,還可以通過多媒體與直播現場“舉手”互動。“很好玩、很有趣,這是我最喜歡的美術課。”二年級學生劉至康說,這種形式的美術課很活潑,讓他對畫畫產生了濃厚興趣。梧州市富慶小學老師李湘樊說:“‘互+’課堂受到許多學生的歡迎,他們在上課時專注度高、興趣濃。另一方面,教師也可以學習、接觸到不同的課件與教學方法,有助于提升個人教學水平,有不小的借鑒作用。” 
富慶小學的學生通過“互+”課堂上美術課。黃穎盈 攝 “互+”課堂在鄉村小學的鋪開是長洲區推進縣域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工作的一個縮影。到2017年,長洲區通過建立聯片管理模式、推進教育信息化建設等多措并舉實現優質教育資源共享,轄區內中小學校所有班級(含教學點)均配置了多媒體設備,配備率達100%。各學科電子教科書同時兼容了電子白板軟件大部分功能,具備了即點即讀、中英文口語測評、情景對話、模仿朗讀、唱歌打分、智能板書朗讀等多項功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