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田最盼禾苗青,做人最盼心地正;學好核心價值觀,做人處事得人敬。朗朗乾坤太陽明,月亮全憑日光映;學好核心價值觀,做人心地最光明?!苯眨谖嘀菔秀糁扌W三年級音樂課上,學生們正跟著音樂老師唱著下俚歌。 目前,在梧州,“戲曲進校園”已經成了一種常態化的素質教育方式,步入梧州市中小學校園,校園廣播里播放著地方曲調,學生在課間操時間學習地方戲曲的身段,戲曲文化在梧州市中小學校園已經生根發芽。 打造范本以點帶面逐步鋪開 2014年9月,梧州市啟動“地方戲曲進校園”試點工作,讓基礎好的地方戲種先進校園,然后在學生參與、接受乃至喜歡的基礎上讓別的劇種再進校園,打造范本然后以點帶面逐步鋪開,積極探索戲曲進校園的方法和路徑,努力打造傳統文化精髓和學校教育文化特色為一體的校園文化。 此后,粵劇進入戲曲氛圍濃厚的梧州市第十一中學,下俚歌進入長洲區長洲鎮泗洲小學,牛娘戲進入岑溪市第二小學,并通過名師選編教材、名師進校園、名師帶學徒等三種方法,對試點學校的中小學音樂教師在戲劇化妝、身段訓練、唱腔訓練、折子戲排練等方面進行系統的培訓。 走進梧州市第十一中學,校園內處處洋溢著粵劇氛圍:教學樓前,一塊塊關于粵劇的展板吸引著師生駐足觀看;一張張粵劇人物、臉譜畫掛在教學樓、圍墻的墻壁上;操場上,幾名學生正在樹蔭下畫臉譜…… 
梧州市第十一中學的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練習發聲。萬立平 攝 “為了培養學生的藝術鑒賞能力和表演才能,我們通過選拔苗子組建粵劇社團,將每周四的第8節課定為粵劇課堂,開設粵劇化妝、身段訓練、唱腔訓練、折子戲排練等,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相應的課程。同時在歷史、語文、美術等課堂上向蘇俄生普及粵劇知識。”梧州市第十一中學的校長湯偉良說。 在泗洲小學,除了將下俚歌引入音樂、語文等課堂外,學校每年還會舉行下俚歌比賽。在岑溪市第二小學,千人同唱牛娘戲已經成為學校特色。 經過試點探索,梧州市在2017年下發在全市中小學校全面開展“地方戲曲進校園”活動通知,實施“出好一期戲曲宣傳板報”“上好一堂戲曲課”“會唱一首戲曲”“欣賞一臺好戲”“參加一次戲曲講座”的“五個一”工作方法,把戲曲文化融入課堂教學、課后娛樂,激發學生看戲、聽戲、學戲、唱戲的興趣,強化中小學生對傳承和發展傳統文化的參與感、獲得感和認同感,從而培養更多充滿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的人才。 通過戲曲傳播價值觀 通過開展“地方戲曲進校園”活動,梧州中小學校園里處處有粵韻妙音,學生人人會唱一到兩首戲曲小調。家長們也感受到孩子們談吐氣質更佳,更懂事懂禮貌了。 梧州市第十一中的學生徐鈺佩是學?;泟”硌蓐牭某蓡T,她說:“為了培養我們對戲曲的興趣,學校經常請專業教師來給我們上課。對于戲曲,剛開始我們是有點排斥的,走臺步時很辛苦,一句話要唱一分多鐘的時長,很不習慣,又擔心影響學習。后來,感覺到粵劇的唱腔和唱詞都很優美,里面也有很多優秀的傳統文化值得我們學習,慢慢就喜歡了。” 為了更好地挖掘傳統孝心故事,岑溪市還征集了12個孝道文化的牛娘戲劇本?!陡卸鞲改感摹贰哆€是讀書好》《再難不能難孩子》等岑溪牛娘戲在校園文化活動中引起關注。 岑溪市第二小學四年級(2)班的黃煜婷表示,通過傳唱與孝道有關的牛娘戲,她更懂得孝順爺爺奶奶和父母,也學會了在生活中關心他們。 梧州市教育局中小學藝術教育相關負責人表示,“‘地方戲曲進校園’活動讓學生在接受傳統文化熏陶的過程中,不僅傳承了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而且推陳出新中傳播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養他們的優秀品格,自覺地接受傳統文化中向真、向善、向好、向美的精神”。(萬立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