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州日報訊(記者 祝琳)在實施“抓大壯小扶微”工程中,我市先后出臺實施一系列政策措施,扶持中小微企業加快發展。據統計,去年全市實有各類企業達3.14萬戶,完成工業總產值2659.6億元,完成工業增加值712.8億元。 著力破解企業發展難題,推動中小微企業整合改造,加快產業轉型升級。圍繞加快淘汰落后產能,相關部門協調配合,加快推動企業兼并重組和技術改造。其中,金海、水達、鋒特鋼等不銹鋼企業實施改造升級,不銹鋼園區企業有序恢復生產;鈦白加工、陶瓷等行業實施煤改氣、節能環保改造和廢副產品綜合利用,推進了產業技改升級;紡織服裝行業設備工藝升級,永新嘉利印染公司更新印染設備、開發無水印染工藝,蒙山縣大染坊公司開發坯綢煉白、染色加工新工藝,提高了產品附加值。同時,我市大力支持企業研發新產品,神冠集團延伸產業鏈、豐富產品線,新華電池公司轉型開發生產汽車動力電池,三和新材料公司將核心技術向納米薄膜材料和納米晶金屬復合材料發展,均取得了扎實成效。 去年以來,我市先后清理、減免一批涉企行政事業性收費項目和部分政府性基金,每年可減輕企業負擔上億元。此外,財政、發改、工信、科技等部門通過為中小微企業申報自治區扶持共計144個項目,獲得補助資金總額達6.37元,并獲得各項自治區扶持企業(園區建設)各項發展資金1.7億元。 我市還認真落實自治區降成本“41”條和“新28”條政策措施,降低中小微企業運營成本。其中,在金融政策方面,通過開展“惠企貸”業務,市財政和自治區財政共投入7800萬元作為“惠企貸風險補償金”,通過銀行放大10倍,企業可用貸款額度達7.8億元。 隨著商事制度改革推行,市工商部門通過啟動注冊資本認繳登記制、放寬注冊資本登記條件、簡易注銷、全程電子化營業執照登記等改革,降低企業入市門檻。目前全市實有市場主體達11.6萬戶,比四年前增長227%。此外,市工商部門還引導98戶個體工商戶轉型成企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