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都市報訊(記者 蒙敏瑩)垌尾村是坐落在岑溪市岑城鎮的一座小山村,近年來,該村依托本村的地理優勢,在發展好山林種植之余,還推動林下種植養殖和特色水產養殖,通過打造“海陸空”立體種養產業增收的扶貧模式,帶領村民脫貧致富。 所謂的“海陸空”立體種養產業,即依托山林特色種植產業,發展山豬、山羊、三黃雞等林下養殖產業,同時在林下靈芝種植,此外,還在村里發展養殖鱷魚龜和黃沙鱉的水產產業。 在垌尾村眾多的山坡上,除了有成片的桉樹,還有軟枝油茶樹、三華李樹、百香果等多項種植產業。“在垌尾村,山林面積約有2萬畝,但耕地面積只有1100畝。”垌尾村第一書記林枝表示,垌尾村利用山林面積較大的地理優勢,不僅要發展好傳統的山林種植產業,還要發展好林下產業。 據了解,結合垌尾村地處山區的地理環境,村民們還在香粉蕉樹下種植靈芝。“清明前后,正是靈芝發芽的季節。”林枝表示,靈芝目前價格為每公斤600元,而且種植成功的靈芝有連續五六年的采摘期,第一年就可以收回成本,具有較好的經濟效益,“現在村里的靈芝種植戶嘗到了甜頭,打算繼續擴大種植面積,將帶動更多村民種植”。 為盡可能利用好垌尾村廣闊的山林資源,近年來,垌尾村除了大力發展山地三黃雞養殖外,還組織村民成立了東盛山羊養殖專業合作社,吸納4戶貧困戶21人以山場的方式入股,收取分紅,還帶領貧困戶養殖山羊。村民梁建周就是通過養殖山羊,在2016年摘下了“貧困帽”。 “一頭山羊的利潤大概為500元,而且養殖山羊所需的管理時間較少,比較適合梁建周。”東盛山羊養殖專業合作社的負責人葉叔其表示,梁建周家里除了有年邁的父母及身患殘疾的妻子,還有年幼的孩子,但只有他一名勞動力。他的家庭是村里因勞動力短缺致貧的貧困戶。而養殖山羊,一般只需早上將山羊趕到山上放養,傍晚再趕回羊舍即可。2016年,通過村干的動員,梁建周利用小額信貸養殖了30頭山羊,并在當年順利脫貧。 林枝表示,雖然垌尾村已經在2016年摘下了“貧困帽”,但還要做好脫貧之后的工作。今年,垌尾村將在原來的基礎上,大力發展三華李、百香果、軟枝油茶等種植產業,以及擴大山地三黃雞的養殖規模,確保已經脫貧村民不返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