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都市報訊 (記者 蒙敏瑩 通訊員 關醒艷)小區管治模式不一,社區管理衛生的辦法也不一。這是長洲區大塘街道辦事處灝景玥城社區在城鄉環境綜合整治行動中的一套管理模式。從今年3月起,該社區結合原有的網格化管理方法,通過網格化信息管理平臺,及時發現、解決城市“五亂”問題。 目前,該社區分為八個網格,每個網格由一名社區工作人員作為“網格員”,加強環境衛生巡查。3月19日一大早,灝景玥城社區的工作人員便拿著鋤頭、鐵鏟等工具,來到轄區的興安小區附近,把數十株寶巾花栽種在小區周邊的衛生死角,使原本的衛生死角變身為“小花園”。 “興安小區無物業管理,小區周邊環境衛生狀況差,小廣告亂張貼及車輛亂停放的問題突出,對居民造成了一定的困擾。”灝景玥城社區黨總支書記陳衡說,社區的“網格員”了解到興安小區內存在的問題后,將情況反饋到網格平臺。與此同時,社區方面通過發動“雙報到”單位、小區群眾及黨員共同開展工作,除了對小區路口車輛亂停亂放堵塞交通的問題進行治理,也多次清理興安小區周邊的小廣告和衛生死角,使小區的整體環境得到了提升。 據介紹,灝景玥城社區還會針對轄區小區的不同管治情況,以不同管理模式,開展環境衛生整治活動。陳衡介紹稱,針對灝景玥城小區、寶石園小區等有物業管理的小區,社區推動的模式是“以小區物業加強自治為主,小區居民和社區‘網格員’為輔”。網格員在巡查過程中發現問題直接與小區物業溝通,由物業方督促落實整改。而在居民自管的小區,社區“網格員”在巡查過程中發現問題,則及時通知該小區居民聘請的保潔員處理。而針對如轄區的興安小區、棉紡廠宿舍等無物業管理的小區,則是由小區居民、黨員、志愿者合力清掃。網格員在巡查的過程中發現問題,通過網格平臺把問題反饋到社區,再由社區討論解決方案,召集各方力量一起清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