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州日報訊(記者 柳雙 通訊員 劉釗夏)日前,記者從市行政審批局獲悉,2017年梧州市政務環境滿意度排名全區第四,企業對我市政務環境滿意度明顯提高。 長期以來,由于程序繁瑣、政出多門、信息不暢等原因,群眾、企業“磨破嘴、跑斷腿”依然“一證難求”。為有效破解“辦證難”,我市探索實行深化行政審批“1+X”改革,以“一枚公章管審批”為核心,配套接地氣的政務服務舉措,創新成效凸顯。 2017年2月,我市成立行政審批局,劃轉26個部門的226項行政許可事項集中辦理,以一枚公章管審批,采取“聯動審批、共享材料、結果互認”的車間流水線式運作模式高效審批。同時集中不動產登記、房地產交易、公安、消防、稅務、氣象、船舶檢驗等審批業務到政務服務中心,實現“一站式審批,一條龍服務”。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將原來的29個登記、備案事項整合到營業執照上,實現了“多證合一、一照一碼”。此外,劃轉62項行政許可事項,授權給粵桂合作特別試驗區(梧州)管委會,成立粵桂合作特別試驗區政務服務中心,實施“一站式”、“保姆式”集中審批,建立權責清單,明確監管職責,讓試驗區企業辦事更省心。 為有效破解“來回奔波”難題,我市開通“網上審批直通車”,上線運行網上辦事大廳,市民足不出戶也能完成項目申報和材料預審,我市成為全區第二個開通網上辦事大廳的地市。對重大項目推行“即辦件”、“即開聯審會”、“即開協調會”“三即”服務,及時為企業協調解決問題。投資11.45億元的靜脈產業園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項目,在以前至少需要兩個月核準及前置審批,我市啟動聯動協同跟蹤服務,僅用五個工作日就完成了核準。 為削減基層(奇葩)證明,減少證明事項數量,我市對三個城區各村(社區)所需開具的各類證明材料進行全面梳理、集中清理,取消不合法、不合理以及主要為規避部門責任要求辦事群眾提供的各種證明、佐證材料。經清理,原需社區出具的188項證明精簡至26項,精簡率達86%,在全區率先完成基層(奇葩)證明事項清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