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州日報訊(記者 陳可夫)近期,受到周期下行、季節性下行兩重因素疊加影響,我市生豬價格出現明顯回調,短期整體市場呈現供大于求的局面,且下跌趨勢預計將延續至4月份。
記者近日走訪市區各大超市、菜市場了解到,新鮮五花肉每公斤20元至22元、排骨每公斤42元至45元、瘦肉每公斤23元,在交易尾市,部分肉價還會降至20元以下。國家統計局梧州調查隊發布的最新CPI數據顯示,受生豬產能過剩影響,今年以來豬價走低,與去年同期相比下降近兩成。進入3月份后,隨著節日效應消退,食品和服務價格有所回落,特別是生豬出欄價格快速下跌抑制市場豬價上行,豬價目前仍呈下跌走勢。 業內人士分析認為,當前生豬養殖面臨的市場形勢不容樂觀。今年春節后,國內豆粕期貨價格連連上漲,玉米期貨則受國內供需偏緊影響,價格亦明顯上漲,導致飼料成本不斷提高,養殖戶進入了虧損區間。 “除外部因素外,本地養殖企業用工成本提高、養殖水平低、能繁母豬繁育能力一般等因素也進一步增加了生豬養殖成本。”市水產畜牧協會會長韓定角說。他介紹,目前我市約有六成以上的中小型養殖場及散戶,每頭生豬每公斤養殖成本超過13元,他們每銷售一頭生豬要虧損200多元。只有規模養殖場能夠將養殖成本控制在每公斤11元至12元。 近期,中美貿易博弈中涉及的農業信息也成為養殖業主們關注的話題。蒼梧縣一家規模養殖場負責人表示,在目前國內的生豬市場供大于求的情況下,如果將美國豬肉列入加征關稅名錄,可以減少進口豬肉對國內市場的沖擊,對國內生豬市場是利好信號。但是,如果加征美國大豆關稅或許影響更大,飼料價格上漲疊加豬價下跌會加快養殖戶出欄速度,造成豬價短期內持續下跌,從長遠來看會加快淘汰散養戶,逐步提高規模養殖場效益。不少規模養殖戶建議市農業部門因勢利導,釋放更多政策紅利,借助行情加快畜牧業升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