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都市報訊 人們都知道,袋鼠媽媽會把小袋鼠裝在自己肚皮上的“大口袋”進行養育,其實在醫療上也有類似的“袋鼠式護理”。梧州市工人醫院就在全市率先開展人性化的“袋鼠式護理”,使早產寶寶得到快速康復,降低了并發癥和死亡率。
陳先生今年3月喜獲一對龍鳳雙胞胎寶寶,但由于妻子工作繁忙等原因,這對雙胞胎寶寶在33周的時候提前生產了。由于早產,雙胞胎寶寶出現了呼吸困難、反應差等“新生兒肺透明膜病”的癥狀,被送到梧州市工人醫院新生兒重癥病房治療。這讓陳先生在歡喜中摻雜了一絲憂慮。 為了幫助小寶寶改善呼吸、穩定生命體征,兒科護士長盧露建議陳先生為寶寶做“袋鼠式護理”,幫助他們早日轉危為安。3月8日,陳先生第一次為寶寶做“袋鼠式護理”,小寶寶裸露皮膚趴在大人胸前,原本精神不佳的寶寶,在半個小時的時間里竟然安靜地睡著了。護理結束后,陳先生說:“我能感覺到寶寶的心跳非常平穩,呼吸均勻,表情非常享受?!贝撕?,這對小寶寶經過多次“袋鼠式護理”,很快康復出院了。 袋鼠式護理,是指將嬰兒皮膚裸露趴在父母胸前,兩者皮膚互相接觸的一種護理方式。由于嬰兒趴在父母胸前的姿勢,像袋鼠媽媽養育小袋鼠,所以稱之為“袋鼠式護理”。 盧露表示,袋鼠式護理帶給寶寶和父母的好處很多。對于早產兒而言,能穩定寶寶的生命體征,促進神經系統發育,維持體溫,調節心跳及呼吸頻率,抑制疼痛傳導,促進寶寶大腦正常發育,降低早產兒并發癥發病率和死亡率等。對于父母而言,能增進與寶寶的感情,對媽媽來說更能減少產后抑郁和焦慮,促進子宮收縮,減少產后出血,促進母乳喂養等好處。 家長們在家也可以對寶寶進行袋鼠式護理,每次時間控制在1小時左右。盧露提醒,不是所有寶寶和大人都適合進行袋鼠式護理,早產兒必須心率、呼吸平穩,沒有嚴重的、正在治療的并發癥(比如敗血癥等),而母親或父親,要求身體健康,沒有感染性疾病及精神器質性疾病,才能進行袋鼠式護理。 (劉曉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