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都市報訊 (記者 王清)3月28日,記者從蒼梧縣農機局了解到,經過三年的不斷努力,蒼梧縣工廠化大棚育秧技術取得突破,經過對比試驗,工廠化大棚培育的水稻秧苗價格比人工育秧略便宜,種植更穩定、水稻更高產。 時值春耕,當天上午記者來到位于沙頭鎮的蒼梧縣水稻生產全程機械化示范基地,只見一排排綠油油的秧苗,被工作人員小心翼翼地從大棚里搬移到戶外,接受陽光沐浴。該基地的負責人許仲強說:“這是煉秧。在恒溫恒濕的大棚里面生長的秧苗,不僅要及時接受陽光照耀和雨露滋潤,也要接受‘鍛煉’,這樣它們的成活率才能更高、更健康。” 工廠化大棚培育的水稻秧苗已經讓一些農戶嘗到了甜頭。據沙頭鎮新村馬安寨農戶林承練介紹,去年他采用了該基地的秧苗發展耕種,發現秧苗的出芽率均勻,成活率高而且價格便宜,平均種植一畝地下來,可節省50元至80元。 據悉,蒼梧縣農機局、農業局等多部門合作,從2015年開始進行大棚工廠化育秧項目實驗,當年便培育出合格的秧苗。育苗成功后,農業技術人員繼續努力嘗試,先后培育出穩定高產、健康的水稻秧苗,隨后向更多農戶推廣。此外,他們還針對原本工廠化秧苗產量低的現狀,采取了立體育秧技術,提高了秧苗單位面積的產量,從而實現了秧苗產量高、成活率高等目標。 蒼梧縣農機局局長潘樹堅說,這一育秧技術,目前在廣西屬于先進水平,而工廠化大棚培育出來的秧苗已得到越來越多的農民的認可,沙頭鎮、石橋鎮的部分農民以及賀州市信都鎮的不少種糧大戶,都在使用該基地的秧苗。基地也正在抓緊育秧,以滿足今年春耕農戶種植需要,已煉秧500多畝,育秧近600畝,可提供給60至70戶種糧大戶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