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都市報記者 歐蕾蕾 通訊員 陳明羽 近日,從第三十三屆廣西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上傳來佳訊,梧州市新興二路小學在此次大賽中被評為廣西區科技教育創新優秀學校,是全區獲此榮譽的十所學校之一。多年來,從專業師資團隊的配備,到充分調動學生參與科技實踐活動的積極性,新興二路小學在開展科技活動方面不斷創新方法和形式,其科技創新成果在國家級、區級比賽中屢獲佳績。 學生積極參與科技實踐活動 近年來,數則關于一次性外賣飯盒造成白色污染的新聞,引發了市民的討論。“我們在生活中經常會使用外賣飯盒,這會對環境造成嚴重污染嗎?”“是否因為一次性外賣飯盒難處理,所以我們就要完全杜絕外賣飯盒的使用呢?”對于上述問題,不少市民心中都會存有疑惑,而梧州市新興二路小學的師生則嘗試尋找問題背后的答案。該校把一次性餐盒使用的調查與研究定為全校的科技實踐活動選題,學生們積極參與調查、實驗、分析,用科學知識解答心中的疑問。 在此次科技實踐活動中,新興二路小學的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小任務。有的負責致電外賣平臺,或走訪學校周邊設有外賣服務的餐館,調查一次性外賣飯盒的實際使用情況;有的深入梧州市生活垃圾處理廠,了解一次性外賣飯盒形成的垃圾在日常生活垃圾中所占的實際比例;有的則在學校進行實驗,了解一次性外賣飯盒在作降解處理時存在的難度…… 
科技輔導員指導學生做一次性飯盒的降解實驗。(新興二路小學供圖) 然而,隨著社會的發展,市民對外賣飯盒有實際的需求,那該如何平衡呢?此時,新興二路小學的科技輔導員適時對學生做出引導,讓他們不能過度使用一次性外賣飯盒的同時,對使用不同材質的外賣飯盒也要做出選擇,并在使用過后對它們進行有效的處理。至此,學生們通過親身參與科技實踐,對熱點的社會事件有了自己的認識。 新興二路小學此次的《在迅速膨脹的快餐外賣文化下,一次性餐盒使用的調查與研究》,在第三十三屆廣西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榮獲優秀科技活動的全區一等獎。而這,僅是該校在科技創新教育方面所取得成績的一個縮影。新興二路小學副校長李錦群介紹,多年來,該校一直以創建科技特色學校為目標,在師資團隊配備、實踐平臺搭建、提高學生參與積極性方面下工夫,激發學生們對科學的興趣,幫助學生全方位發展。 
通過實驗,同學們了解到一次性飯盒在作降解處理時存在的難度。 (新興二路小學供圖) 巧心思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在新興二路小學內,科技實踐不是小眾的活動,學校根據不同學段的教學目標設定內容,各年級的學生都能在自己的能力范圍內,找到合適的參與科技實踐的途徑。針對一、二年級的學生,學校注重的是科學認知普及,三、四年級的學生就可以參與前期調查或動手實驗,五、六年級的學生知識面較廣,數據分析對于他們而言不再是難事。 除了參與形式切合學生實際能力外,選擇學生感興趣的內容,也是提高學生參與科技實踐積極性的方式之一。“鴛鴦江兩邊水質”、“六堡茶生長環境”、“垃圾處理回收”……回顧新興二路小學多年來的科技實踐活動選題,都是圍繞家鄉特色、社會熱點等方面進行設定的。新興二路小學科技輔導員楊媛儀說,無論學生們參加哪一個學生科技小組,還是定什么科技實踐活動選題,興趣是重要的參考元素。眼下,學校設立了創客、調查體驗、科學DV等多個科技小組,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合適的加入。此外,學生們也可以參與每年全校科技實踐活動選題的討論。如2016年7月31日,梧州蒼梧發生地震,學生們發現身邊不少人對地震的認知較少,因此,當年學校的科技實踐活動選題就定為“基于‘7·31’蒼梧地震人們意識低下的原因調查”。 新興二路小學開展科技實踐活動,注重的是學生的參與性,不僅激發了學生對科學的興趣,擴大了知識面,也鍛煉了他們動手動腦的能力。“我們很欣喜地看到,在參與了這些科學實踐活動后,學生們的交流應變能力、動手操作能力等都得到了提升。”李錦群說,此外,學生們通過自己親身去實驗、去求證,對于一些社會熱點事件也有了較強的辨識能力。 李錦群介紹稱,眼下,創客文化在科學領域內是熱點話題,因此,該校正在建立獨立的創客室,并購置3D打印等設備,使得校內的科技活動能與先進科研教育接軌,給學生提供更好的學習、實踐平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