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都市報訊(記者 黃穎盈)“山鳥啼,紅花開,陽光照大路,少先隊員掃墓來……頭可斷,身可碎,鋼鐵紅心色不改!”4月5日12時,清幽肅穆的梧州珠山革命烈士紀念園革命烈士紀念碑前熟悉的旋律忽然響起,家住棗沖路的市民岳迪神情凝重地注視著紀念碑上“革命烈士永垂不朽”沉重的八個漢字,不禁歌唱起《烈士墓前》。 “在我的記憶中,從我的小學四年級開始到初中一年級,每年學校都會在清明節前夕組織同學們來到紀念園開展主題活動紀念逝去的烈士,我們在紀念碑前齊聲歌唱這一首《烈士墓前》,誠摯低頭默哀,并懷著敬意獻上我們親手制作的小白花。”岳迪說,這是一份難忘的記憶,更是一份不能割舍的傳統,因此,她與家人已經連續三年自發在清明節來到梧州珠山革命烈士紀念園緬懷烈士。 岳迪的孩子陳岳朗寧在烈士紀念碑前深深地鞠躬,并雙手把鮮花捧放在烈士紀念碑前。雖然陳岳朗寧還是梧州市第三實驗小學在校四年級學生,年紀尚小,但岳迪認為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是相輔相成的,她很希望通過言傳身教,把這份對烈士深沉的敬意和緬懷之情傳承給孩子,讓孩子理解眼下的幸福生活得來不易,是革命烈士們在浴血奮戰中拼搏而來,不但要好好珍惜,更要有所感悟、啟發,認真對待自己當下的學習和生活,在日后盡己所能地對社會有一番作為與貢獻。 同樣自發前來緬懷烈士的大學路居民王女士,被岳迪一家的舉動感動。“以前還小的時候,對紀念碑上‘永垂不朽’理解不深,但隨著知識面的擴寬,愈發覺得這四個字真的非常沉重,每一位革命烈士的事跡都不應該被淡忘。”王女士說。 當天,革命烈士紀念碑前除了岳迪一家和王女士,還有不少市民自發帶著孩子,或與家人一同前來緬懷烈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