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州日報訊(記者 陳可夫 通訊員 梁宇寧)近日,我市各地農戶搶抓雨晴交替的有利農時,在田間地頭加快春耕生產,為今年早稻豐收打好基礎。
在藤州鎮福善村,農戶們忙著將最后一批秧苗栽種到“噸半稻”富硒超級水稻示范試驗田里,當地農業部門派駐農藝師在田邊指導大家有序插秧。據了解,福善村試驗田項目總共有150畝,通過統一品種,統一育秧,統一防治病蟲害和噴施外源硒,力爭今年早稻畝產能達到1500公斤的目標產量。 藤縣農業技術推廣站站長李慶介紹,該縣推進“噸半稻”富硒超級水稻示范試驗田建設,將其作為促進農業結構調整的一個突破口。試驗示范區使用中國國際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提供的秈型兩系雜交水稻品種組合“湘兩優900”,通過在富硒土壤上種植優質稻品種或水稻葉面噴施外源硒實現大米富硒,達到廣西富硒農產品地方標準,即大米中的硒含量達到每公斤0.15至0.5毫克的富硒標準。按照項目計劃,該縣今年已在濛江鎮、藤州鎮兩地同步選址試種“噸半稻”,待示范試驗田畝產達標后,將在全縣范圍內大面積推廣,預計五年內項目示范推廣面積可達到10萬畝以上。 市農委有關負責人介紹,“噸半稻”富硒超級水稻示范試驗田項目按照我市與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簽訂的框架協議實施,合作共建富硒超級雜交稻工程。今年全市共實施四個“噸半稻”富硒超級水稻示范試驗田項目,分別安排在萬秀區、龍圩區、蒼梧縣、藤縣,總面積超過400畝。示范項目推廣新品種、應用新技術,帶動農戶種植產量及經濟效益更高的糧食品種,提高我市糧食綜合生產能力,增加農民收入。截至4月初,各示范試驗田已陸續完成拋插秧,陸續轉入田間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