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卡山烈士陵園,姜亞木烈士長眠于此。 姜亞木(1957—1981),廣西蒼梧縣(今屬龍圩區)林水鎮思念村人,中國人民解放軍廣西軍區某部五連副班長,1979年3月入伍。1981年5月在對越自衛還擊戰中犧牲。 姜亞木出生于一個普通農民家庭,父親姜炳超是老共產黨員、村干部,一貫對子女要求嚴格。姜亞木從小就受到熱愛勞動、熱愛人民、熱愛祖國的教育,養成了謙讓、勤儉、吃苦耐勞、樂于助人的品格。姜亞木8歲入學讀書,1975年7月在蒼梧中學高中畢業。在校讀書期間,他學習用功,各科成績均優;他尊敬師長,團結同學,遵守紀律,要求進步,是班里的“三好”學生。 高中畢業后,姜亞木回鄉參加人民公社集體生產勞動。在勞動中,他積極肯干,舍得出大力、流大汗,哪里工作難,就去哪里做。他關心集體利益,大公無私,辦事堅持原則。 1979年3月,姜亞木應征入伍,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在部隊兩年多的時間里,他關心政治,刻苦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在軍事訓練中,他積極鉆研軍事技術,苦練殺敵本領。對連隊安排的各項工作任務,從不講價錢,積極主動去完成。他多次受到上級嘉獎。入伍第二年,他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并被任命為副班長。 1979年2月對越自衛還擊戰后,越南當局仍不甘心他們的失敗,變本加厲地對我云南、廣西邊境繼續進行武裝挑釁。為了保衛祖國領土,1981年5月,姜亞木所在部隊奉命進入了邊境法卡山前線。臨出征前,他給父親的信中說:“建設邊疆,保衛邊疆是我的神圣職責和應盡的義務。當祖國需要我做黃繼光的時候,我就用胸膛頂住敵人的槍口。” 5月15日晚,越軍把數千發炮彈傾瀉在我法卡山陣地上。16日凌晨2時,越軍步兵向我法卡山陣地發起進攻。姜亞木帶領五班戰土端著沖鋒槍從坑道里沖出,與越軍作戰。姜亞木的左手被越軍的子彈打傷了,但仍堅持戰斗不下火線。戰友們看到鮮血染紅了姜亞木的左手,即把他拉下坑道。16日早晨,不甘心慘敗的越軍,以一個團的兵力再次向我法卡山陣地進攻。這時五班班長已犧牲,作為副班長的姜亞木,不顧左手受傷,毫不猶豫地帶領五班戰士沖出坑道,剛沖到坑道口,越軍7顆無情的子彈射向了姜亞木的胸口。姜亞木光榮犧牲,時年24歲。 為表彰姜亞木烈士的英雄事跡,戰后,部隊上級黨委給他追記了三等功。 (圖文均據《梧州烈士》一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