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州日報記者 羅銀妮 清明節假期,在松鶴園熙熙攘攘的掃墓人群里,一批“小黃衣”忙前忙后。他們是來自梧州學院的學生志愿者,或引導市民有序停放車輛、幫助扶老攜幼,或指引各項業務流程。 4月5日上午,前往松鶴園祭掃的市民絡繹不絕,骨灰寄存樓大廳人聲鼎沸,骨灰存取各專用通道、綜合業務辦理各窗口、自助繳費流程指示牌前人來人往。“業務辦理窗口人多,可到這邊掃碼進行自助繳費。”來自梧州學院林產化工專業的大一學生志愿者黃盈一邊引導市民分流自助繳費,一邊留意市民在骨灰領取、返還通道的進出情況。此時,她已在人群中穿行了兩個多小時,但仍保持著飽滿的熱情和良好的精神狀態,認真講解、細心引導,維持好大廳秩序。 “您好,車輛請往這邊開。”在摩托車入園通道,梧州學院信息與電子工程學院大二學生志愿者韋玉婷舉著小紅旗,引導迎面開來的摩托車往停車場方向移動。第二次到松鶴園參加志愿服務的韋玉婷,相較第一次志愿服務多了很多經驗,服務起來更為得心應手?!扒迕骷倨谒生Q園的人流、車流高度聚集,能盡一份力量為市民提供便利,我覺得很有成就感。”韋玉婷說。在靠近拜祭區一側路口,志愿者呂微揮著小紅旗,引導市民在規定地點停車,以保障來往拜祭區的通道、路口秩序暢通。她表示,一般經過勸導和溝通,大多市民都會自覺遵守園內停車、祭掃規則,安全、有序地開展祭掃活動。 志愿服務活動組織者、萬秀區肢殘人協會主席李國楹告訴記者,清明節期間組織志愿者到松鶴園開展志愿服務活動已成常態,今年有60多名學生志愿者自愿加入服務行列。 “小黃衣”活躍的身影,筑成了松鶴園內一道道靚麗的風景線,他們用實際行動引導市民參與文明拜祭活動,營造文明新風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