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都市報訊(記者 謝韻 通訊員 李晚昌)老年人因購買保健品上當受騙的案例并不少見。日前,梧州市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以下簡稱市消委會)接到市民投訴,稱其服用保健品兩月有余,可身體情況并未得到改善,希望能夠退回未服用的保健品。
隨著健康養生理念的普及,不少老年人會選擇購買一些保健品,希望通過這種“保守治療”方式能夠有效治療年老帶來的病痛。家住石鼓路的黃阿姨也是這樣認為的,并花了1.7萬多元從市內的一家養老中心機構購買了保健品。黃阿姨說,當時該機構介紹這款保健品的時候,稱只要堅持服用兩年,就可以消除動脈硬化的情況。本來身體就不太好的黃阿姨聽說只需要吃保健品就能夠有這樣的效果,便心動了。 然而,黃阿姨服用了兩個月共六盒保健品后,并沒有覺得癥狀有所改善?!叭チ酸t院檢查,身體還是老樣子?!笨粗依锸O碌奈撮_封的保健品,她萌生了退貨的念頭。經過和商家的估算,剩下的保健品總價值1.3萬多元。但商家在退還黃阿姨5000元后,便沒了下文。無奈之下,黃阿姨將此事反映到市消委會。在市消委會的協調下,商家將余款8080元退還給黃阿姨。 市消委會的工作人員表示,自老年人消費教育基地成立后,市消委會根據老年消費者的需求,經常舉行消費維權知識講座。但一些老年人仍抱著僥幸心理,認為通過保健品能夠達到治療疾病的功效。市消委會提醒市民,保健品不是藥物,不能對病癥起治療作用。市民如果身體有疾病,應該到醫院就診,并在醫囑下購買、服用藥物。此外,許多保健品在推銷的時候往往會被銷售人員夸大功效,市民在選購保健品的時候應該多留心眼,不要從街頭攤點購買藥品或保健食品,不要輕信廣告或講座上推銷的藥品,如有需要應該到正規藥店購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