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件蒙塵了,擦掉塵埃仍舊光亮如初,而一旦心靈蒙了塵,上哪兒找一塊抹布拂去塵埃? 對心靈蒙塵甚至有創傷的人而言,廣西紅十字心理救援隊隊員、市紅十字志愿服務總顧問梁潔華是一位心靈醫師。 2009年,梁潔華加入我市紅十字心理救援志愿服務隊伍以來,一直從事心理輔導、心理救援、危機干預工作,參與過多起重大事件心理救助服務:柳城“9·30”爆炸案、“1·4”憑祥幼兒園多名兒童被砍傷事件、“7·31”蒼梧縣5.4級地震救援工作、“5·18”市潑硫酸傷人事件、“6·2”嶺腳鎮人和村奸殺案……如果文字也用顏色表達情感,標注上述事件的字體有著刺目的鮮紅、驚恐的慘白以及駭人的暗黑。 “血漬風干了,場面觸目驚心……”至今,梁潔華憶述2017年憑祥“1·4”事件心理救援的情景依然心緒難平。難舍的骨肉情深、沉重的權責糾葛,這場心理救援確實不好做。事件發生后,梁潔華第一次來到憑祥時,面對悲痛、激動、訴求不一的孩子親屬,她大聲安撫躁動不安的人群:“孩子活著,好好活下去,這才是最重要的!” 話音落下,在場的人沉默了,大家把關注的焦點轉移到救治安撫孩童心靈上。在接下來的時間里,梁潔華和團隊挨家挨戶走訪,開展一對一心理幫助。一次次交心長談,一聲聲輕聲撫慰,家長緊鎖的眉頭舒展了,內心的郁結得到適當宣泄。看著孩子身上或深或淺的傷疤,梁潔華感到很揪心。她經常抱著孩子講故事,給孩子積極的鼓勵。伴隨傷口結痂,年幼的孩子開始淡忘慘痛的經歷,臉上重現陽光的微笑。當年7月,梁潔華再次探訪受傷孩子時,有些孩子拿著她送來的毛娃娃、故事繪本,親切地呼喚:“梁老師”。 天災人禍猝不及防,各地心理干預救援需求漸增。“我能多做一些就多做一些。”梁潔華總這樣說。“多做一些”,樸實地投影出“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愿精神。梁潔華和團隊“多做一些”的點滴付出,讓一個個危機出現溫暖轉折,歲月重歸靜好。梁潔華說,經過科學的心理救助,歷經大悲大痛的人們總能頑強向前,這是對生命最崇高的禮贊,也是她一直堅持心理救援服務的動力。 現在,梁潔華努力把心理幫扶志愿服務做得更早一些,讓無可挽回的人禍再少一點。2013年以來,她和團隊一起深入鄉村學校、教學點,給鄉村學生上心理健康輔導課,教留守兒童預防性侵的知識。鄉村道路蜿蜒曲折,梁潔華和同伴前行的步伐始終堅定,累計為鄉村留守兒童做預防性侵害講座近50場,受益師生達4000人。 最近,由中宣部、中央文明辦等十五個部門聯合開展的2017年學雷鋒志愿服務全國“四個100”(100個最美志愿者、100個最佳志愿服務組織、100個最佳志愿服務項目、100個最美志愿服務社區)先進典型評選揭曉,梁潔華榮獲“最美志愿者”稱號,是廣西兩名獲授稱號者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