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都市報記者 陳雨燕 通訊員 韋延
從兩畝水田發展為百畝苗圃、果園,從單一的養殖業拓展為包含花卉、果蔬種植于一體的多樣化農業產業……岑溪市南渡鎮高創村的村級集體經濟由小做大,不僅助力貧困戶脫貧,而且還給了村民們致富新盼頭。 瞅準商機集體種植 4月11日,國道207線馬路鎮交界處道路兩旁的寶巾花開得正艷,水紅色的花瓣迎著微風輕舞。同樣的景象,還出現在南渡鎮的校園里、道路上。這些寶巾花顏色各異,姿態不一,它們都來自于南渡鎮高創村的村級集體經濟苗圃場。 走進高創村的村級集體經濟苗圃場,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大片的寶巾花,水紅色、紫色、白色、黃色的花瓣交織成美麗的“彩虹”。在“彩虹”的后方,還有大批正在培育的寶巾花枝,數名村民忙著分揀花枝,裝泥施肥。 “現在我們有11000多盆正在培育的寶巾花枝,今年年底培育完成后就能進行銷售了。”高創村黨支部書記周明介紹,寶巾花是梧州市的市花,顏值高又受市民喜愛。去年年底,隨著國土綠化彩化工作開展推進,高創村黨支部班子與合作社的村民們都覺得寶巾花銷售大有市場,苗圃場從11月開始了寶巾花種植。

苗圃場內,一盆盆正在培育的寶巾花枝排列整齊。記者 陳雨燕 攝
自主培育降低成本 起初,周明帶著村委黨員干部和合作社村民,到外地引進了一批寶巾花苗,并培育了上萬株寶巾花。有了花,便要拓銷路。此時,眾人又齊心協力,勤外跑、多推銷,憑借優質的花源和完備的售后服務,打開了苗圃場寶巾花的銷路。 “寶巾花花苗的成本不低,一株花苗我們買來要100多元,單是寶巾花苗的花枝,每公斤也要12元。”周明說,打開銷路后,如何降低成本,增加競爭力,成為合作社最頭疼的問題。 周明擅長嫁接技術,合作社中也有懂得花枝培育的村民,為了減低成本,周明便帶領大家開展自主培育,從剪花枝到扦插,全部社內包辦。目前,村委黨員干部和合作社的村民們已掌握了寶巾花、宮粉紫荊的扦插和嫁接技術,不僅可以自主培育花苗,還能做到一棵花樹上同時開出三種不同顏色的花朵。 2018年成功脫貧的村民黃玉華一直在苗圃場內工作。黃玉華的手部有二級殘疾,只有一只手能活動,做其他工作比較困難,而插花枝、施花肥這類輕巧的細致活,就很適合她。自苗圃場開展寶巾花種植后,黃玉華忙碌了許多,幾乎每天都來苗圃培育寶巾花,對未來的日子信心也更足了。 不僅是黃玉華,合作社的其他村民也對領航產業壯大村集體經濟很有信心。據了解,近年來,高創村充分調動廣大黨員、群眾和貧困戶的積極性,大力推動特色農業產業發展,通過土地入股、定期分紅、酬工酬勞等發展、管理模式辦起了苗圃場。苗圃場自去年11月創辦以來,積極開展寶巾花、宮粉紫荊、六旺樹等種植和銷售,總收入已超過5萬元,呈現良好發展態勢。 除了花卉種植,目前高創村還發展有澳洲堅果300畝、貢柑100畝、百香果80畝、砂糖橘100多畝,以及100頭規模以上生豬養殖戶8戶,形成了農業產業多樣化發展格局,村集體收入也從2017年的14510元增長到2018年的29707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