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州零距離網-梧州日報訊(記者 柳雙 通訊員 李柏君)眼下,我市各行各業復蘇的力量正化作經濟社會迎難而上的強大動力,向著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而努力奮斗。4月24日,記者來到粵桂合作特別試驗區江南片區的國光梧州產業基地,現代化的生產車間寬敞明亮、干凈整潔,自動化生產線有序運轉,工人們在各自的工作崗位上忙碌操作。
“企業主要生產電聲配件、揚聲器單元、音響系統等。企業全面建成達產后預計年產值可達60億元,稅收3億元,可為梧州本地及周邊地區提供就業崗位約5000個。”梧州國光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據了解,該企業積極做好疫情防控各項工作,于2月10日安全有序進入“復工模式”,努力降低疫情對生產經營的影響。 4月22日,自治區黨委書記、自治區人大常委會主任鹿心社來到粵桂合作特別試驗區,走進國光梧州產業基地項目,調研考察園區平臺建設、產業發展、項目建設等情況。鹿心社對粵桂合作特別試驗區的發展變化和“東融”工作成效給予了充分的肯定,并希望試驗區抓好產業發展規劃,圍繞主導產業,以國光為龍頭,引進上游產業,把產業鏈拉長,形成完整產業鏈。 國光梧州產業基地項目是粵桂合作特別試驗區毫不動搖實施“東融”戰略和“強龍頭、補鏈條、聚集群”產業要求的主要成果之一。企業于2019年11月18日實現首批17條生產線投產運營,且當年投產當年上規。同時,以該企業為龍頭的智能電聲產業鏈及產業集群開始形成,已直接或間接帶動廣州市德勝揚聲器材科技有限公司、廣州華昇電聲配件有限公司等15家大灣區內上下游相關聯企業入駐試驗區,關聯項目全部投產達產后整體產值可達100億元。“鹿心社書記的講話鼓舞了信心,隨著國光電器主要生產基地從廣州轉移到梧州,試驗區將堅定不移地實施‘東融’戰略,緊抓廣州電聲產業轉型升級的契機,圍繞國光電器開展駐點招商、靶向招商、產業鏈招商,引進一批上下游企業,主動補鏈條、強鏈條、延鏈條,不斷做大產業規模。”粵桂合作特別試驗區(梧州)黨工委副書記、投資公司董事長趙劍海表示。 就如何在建鏈補鏈、強鏈延鏈上下功夫,趙劍海表示,試驗區將把產業大招商、項目大建設作為今后三至五年乃至更長一段時期發展的頭等大事,更加注重“龍頭招商、靶向招商、產業鏈配套招商”,通過發揮龍頭企業的帶動效應,引進一批建鏈補鏈強鏈的上下游關聯的企業和項目,不斷強鏈條、補鏈條、延鏈條,努力實現試驗區四大主導產業全產業鏈發展特別是充分發揮國光梧州產業基地——國光電器龍頭作用,打造智能電聲電子產業園。 在推動電子信息產業鏈發展同時,粵桂合作特別試驗區也重點培育新能源新材料產業、高端裝備制造產業、食品醫藥產業三大主導產業。即以新能源鋰電池為抓手,延伸打造上游材料、生產設備及下游節能環保應用等產業鏈及產業集群;以高端裝備制造為抓手,依托已引進的碧清源陶瓷納米膜及污水處理系統、興合力新能源電池生產設備制造等,引進裝備零部件制造、模具制造、裝備檢測等上下游配套企業;以梧州嶺南食品工業小鎮等項目為依托,繼續與廣州、深圳、東莞等大灣區城市食品產業協會集群式、抱團式地承接大灣區食品加工企業轉移,依托神冠集團、朗歐藥業等企業,打造大健康全產業鏈集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