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柱狀節理地質遺跡位于岑羅二級公路旁的一個廢棄礦山內。
西江都市報訊 (記者 龍天傳 文并攝) 日前,廣西區域地質調查研究院的地質專家在梧州岑溪市大業鎮一處廢棄礦山內,發現較為珍稀的柱狀節理地貌。據悉,岑溪市國土局計劃通過礦山地質環境治理,對上述地質遺跡進行保護與恢復,而這也標志著當地首個礦山地質環境治理試點項目正式啟動。
約七八米高山崖一側,裸露著一根根排列極為規整的菱形石柱,迭層并列有如鋼琴的琴鍵,石柱綿延約100米寬。11月26日上午,記者在大業鎮以東約3公里的岑羅二級公路旁,見到了這個大型柱狀節理地貌。
岑溪市國土局地環股股長盧金岳介紹,近年來,根據廣西區域地質調查研究院有關地質專家的實地考察鑒定,認為上述柱狀節理的巖性為花崗斑巖,形成于約9000萬年前晚白堊紀。
據悉,該柱狀節理地貌是廣西目前首處規模最大,同時也是國內為數不多的酸性火山巖柱狀節理,屬較重要地質遺跡,具有較高的觀賞和科普研究等價值。在我國的云南省騰沖市、韓國的濟州島等地,也有類似的地質遺跡,并且已經被開發為旅游景點。
記者在采訪中獲悉,上述大型柱狀節理地貌坐落在大業鎮一個廢棄多年的礦山內。多年前該礦山停采后,開采方并沒有進行相關地質環境保護和恢復治理措施,造成邊坡崩塌、水土流失等一些地質環境問題,并威脅到柱狀節理地質遺跡的保護。
據盧金岳介紹,今年7月,岑溪市國土局委托廣西地質災害防治工程勘查設計院編制了岑溪市花崗巖礦山地質環境治理施工圖初步設計,包括地質遺跡保護、土地平整、修建停車場和上山道路、綠化等內。今年8月25日,該設計獲得自治區國土廳和財政廳方面的相關審查,而整個相關地質環境治理及恢復試點項目將于今年底完成施工。屆時,該項目不僅使得上述柱狀節理地質遺跡能獲順利恢復保護,而且還可為岑溪市其他礦山地質環境恢復治理工作提供實踐經驗及示范模式。
同時,記者從岑溪市旅游局了解到,針對該處的大型柱狀節理地貌,旅游部門初步構想積極配合國土部門,做好柱狀節理地貌的旅游價值評估與規劃,將其打造成一個普及地質科學知識的教育基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