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州日報訊(記者 曾燕) 今年以來,我市各地在貫徹落實“美麗梧州·生態鄉村”活動部署的同時,務實推進長效保潔機制建設、農村畜禽養殖污染減排等工作并取得顯著成效。
根據相關規定,各地根據人口數量、居住分布、經濟水平、便于實施和管理等實際情況,采取分片區配備保潔員。截至目前,全市共配備農村保潔員10949人,其中藤縣2534人、蒙山縣622名人、龍圩區955人、蒼梧縣3343人、長洲區498人、岑溪市2747人、萬秀區250人,除了少部分義務保潔員外,大部分保潔員為有償聘請。
在保潔費收取方面,各村(社區)通過召開村民代表大會,成立村民自治的保潔協會,并由保潔協會負責村民保潔費收支工作,1至10月全市村級共籌集保潔費約1500萬元。同時,完善村級保潔費監督管理制度,讓保潔費收支公開透明,基本實現群眾自愿交費、自覺保潔、廣泛參與、民主監督。岑溪市波塘鎮制訂了《生態鄉村環境衛生村規民約》、《農村生活垃圾處理費征收管理辦法》、《鄉村建設理事會章程》三個全鎮通用的規范性制度范本,完善《農村生活垃圾處理費收支管理細則》,規范開展保潔工作。
各地還大力推進農村畜禽養殖污染減排,推廣“清潔養殖”,對納入減排項目的養殖場開展調查摸底,推廣減排管理技術應用,并督促養殖場對照清潔標準進行自查自糾。同時,整合畜牧業發展、環境保護、農機補貼、農村能源等項目資金,支持規模養殖場完善減排設施,建設養殖糞污轉移集聚、循環利用平臺,并配套出臺扶持激勵政策推廣有機肥施用。
至10月底,全市86個畜牧規模養殖場已完成糞污處理設施改擴建;建成407個沼氣池、158個化糞池和117個糞堆場;推行種養結合,已配套受納土地面積達22600多畝;建成病死動物無害化處理池590立方米,較好地解決了農村畜禽養殖污染環境的問題,保護水體安全,提高養殖生態效益。其中,藤縣投入270萬元改造資金推進標準化“清潔養殖”,已落實22個養殖場標準化改造項目、12個養殖場污染減排項目,目前已全部開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