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州零距離網-梧州日報記者 蒙敏瑩 通訊員 陳永新 譚智文 8年前,交通基本靠走,過河基本靠竹筏,一棟棟土磚房分散在這個村莊的山嶺溝壑間;8年后,一條條水泥公路通村到組,一座座新橋架了起來,一棟棟富有現代氣息的樓房坐落在河岸兩旁。蒼梧縣沙頭鎮深塘村發生的這些質的飛躍和變化,不僅得益于國家精準扶貧政策,也離不開市委辦公室多年來堅持不懈的幫扶。 自2012年以來,市委辦公室作為后盾單位,堅持把做好“三服務”工作與脫貧攻堅深度融合,扎實履職、主動擔起深度貧困村深塘村脫貧攻堅的重任,不斷改善深塘村基礎設施條件,解決貧困戶吃、穿問題,保障村民的住房、教育、醫療條件。2019年,該村已順利完成脫貧摘帽目標。 建強組織促脫貧 “被派駐到村里的時候,村里的道路、橋梁等基礎設施已基本完善,大部分貧困戶通過自身的努力和享受國家的政策、社會的扶持,已實現脫貧摘帽,整個村子的面貌大變樣?!苯?,深塘村第一書記陳炎飛感慨地說。 一直以來,市委辦公室作為深塘村的定點幫扶單位,高度重視第一書記和工作隊員的選派工作。2014年7月至9月,市委辦公室派駐到深塘村的第一書記管多,以村“兩委”換屆選舉為契機,組織起了村里集體觀念較強的部分村干部、黨員、組長等,形成一支業務素質和工作能力強,村民公認度和滿意度較高的村“兩委”班子。此后,深塘村歷任第一書記在“強黨建、促脫貧”的清晰思路下,有效幫助深塘村補短板、解難題。 2012年至今,市委辦公室已為深塘村先后選派7名政治素質過硬、年富力強的“第一書記”和工作隊員參與到脫貧攻堅事業中,他們始終牢記自己的使命與擔當,接力攻堅,不斷指導村基層組織建設,建強配強村“兩委”班子。 鋪就坦途助發展 山高路遠,經濟基礎差,深塘村村民盼望修路的愿望十分強烈。 2012年,市委辦公室選派的首任第一書記吳健華到崗后,第一件事就是跑項目、籌資金,順利修通了深塘村直通沙頭鎮的水泥路。之后,市委辦公室作為后盾單位繼續給予強有力的支持,幫助深塘村爭取多方資源,積極完善村內基礎設施建設。2015年,深塘村不僅完成村主干道及通往該村40個小組的道路硬化工程,打通深塘村交通的“神經末梢”,還修建了大大小小的橋梁30多座。其后,深塘村充分吸取社會資金,又先后修建了寺坪、龍楞、秀亮等大橋,有效改善了村民出行條件。 修通產業路,敲開致富門。鐘仁偉是深塘村的村委會主任,2014年被選為村干部以來,見證著深塘村翻天覆地的變化。他說,橋通了,村民有了發展產業的信心。2015年這一年,深塘村種起了500多畝砂糖橘,帶動了40多戶貧困戶增收。同時,為了改變深塘村集體經濟收入為“零”的問題,市委辦公室一直致力于通過引進項目、籌集資金為深塘村搭建適合自身發展的門路,特別是2018年以來,積極為深塘村引進投資商創辦竹器加工廠、籌集資金建設養豬場、入股六堡茶公司,村集體經濟收入連年增長。而在12月下旬,市委辦公室扶持成立的扶貧產業項目——龍屈養豬場首批200頭肉豬出欄,使深塘村集體收入增收約18萬元,帶動248戶貧困戶受益。 用足政策謀幸福 打贏脫貧攻堅戰,改善民生尤為重要。多年來,市委辦公室通過在深塘村開展“雙聯系”“一幫一聯”“黨員活動日”等活動,向村民宣傳黨的脫貧攻堅政策,引導困難群眾樹立戰勝困難的信心,激發脫貧攻堅內生動力,并保障好深塘村貧困戶吃、穿等“兩不愁三保障”以及飲水安全等民生問題。 羅亞鐘曾是深塘村因學、因病致貧的建檔立卡貧困戶。五六年前,羅亞鐘的大女兒患上了甲狀腺腫瘤疾病,不夠手術費用的羅亞鐘夫妻倆只能向親戚借錢,才讓孩子做上手術。好景不長,2018年,羅亞鐘患上了腦部腫瘤疾病,這對這個困難家庭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但與此前女兒患病不同的是,被列入建檔立卡貧困戶的羅亞鐘在幫扶干部和駐村工作隊員的幫助下,切實享受到了健康扶貧、大病保險報銷等扶貧政策,依托政策扶持和社會救助,十多萬元的治療費用幾乎不用自己負擔。2019年,羅亞鐘順利脫貧。 幾年來,除做好深塘村的定點幫扶工作外,市委辦公室還統籌協調做好廳級領導聯系督辦的石橋鎮培中村和東掛村、龍圩鎮寨中村、梨埠鎮蔞底村、新地鎮大同村、沙頭鎮石川村等多個貧困村的脫貧攻堅工作任務,使這些村陸續脫貧摘帽。為奪取脫貧攻堅戰全面勝利,2020年11月起,市委辦公室結合全市深入開展“脫貧感黨恩奮進新起點”主題活動,成立脫貧攻堅專班工作領導小組,抽調精干力量進村入戶開展現場辦公,積極引導廣大群眾知黨恩、感黨恩、跟黨走,以奪取脫貧攻堅戰全面勝利為起點,邁向全面小康美好新生活。 |